专题 中华文化 中国土司遗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总揽简介
国际古遗址专家变更考察路线 老司城由最后改成首站
华夏经纬网   2015-07-23 13:13:41   
字号:

国际古遗址专家考察路线 老司城由最后改成首站

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

    199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柴焕波来到老司城,第一次对遗址进行考古勘探与挖掘。

    “如果从那时候开始,我们为申遗所做的工作已经持续20年了。”7月3日,湖南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告诉潇湘晨报记者,持续较长且颇具成效的考古挖掘,成为老司城遗址申遗的关键。

    20年后,梦想成真

    一次聊天

    老司城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想法的正式萌生,缘于2010年一次聊天。

    当年,柴焕波第三次挖掘老司城遗址。陈远平前来视察,与时任永顺县委书记李平以及柴焕波聊天,偶然说起湖南还没有世界文化遗产,“刚聊到这个话题,我们几乎同时想到,眼下的这个遗址,不就是申报世遗的最佳项目吗?”

    这次偶然,成为改变湖南历史的一瞬间。“当时我们拍板决定,启动老司城申遗工作。”陈远平说,通过考古发掘,老司城遗址的相关信息已基本掌握,“这些是申遗工作的灵魂,为后续工作打好了基础。”

    随后,陈远平积极与国家文物局沟通,邀请有关领导到老司城现场考察。2010年10月,老司城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1年1月,遗址被选为“2010年度中国考古新发现”;2012年11月,老司城正式进入国家文物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插队”申遗

    2013年国家文物局确定,老司城遗址与贵州海龙屯遗址、湖北唐崖遗址联合申遗,并确定为2015年中国申遗唯一项目。

    2010年至2013年,仅用3年时间,湖南便将老司城遗址送上了通向世界文化遗产的“直通车”。

    “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回想起这个过程,陈远平不无感慨,“中国每年只能申报一处,而在老司城遗址之前,进入预备名录的遗产已经有三四十处了。”

    陈远平说,因为老司城遗址的出现,一些省份的项目不得不延后申报。

    老司城遗址“后来居上”,在陈远平看来,两封书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周强、2012年时任湖南省省长徐守盛都曾致信国家文物局,表示对老司城申遗的支持。

    老司城遗址、唐崖遗址、海龙屯遗址联合申遗,国家文物局同时要求申遗工作由湖南省文物局牵头。在湖南、湖北、贵州共同努力下,联合申遗工作很快理顺。

    更改路线

    2014年9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委派专家现场考察申遗项目。为取得最好的评估效果,陈远平特地与国家文物局沟通,临时改变考察线路,“原本老司城遗址放在三个遗址的最后,我认为保存比较完整的老司城遗址应该放在第一站。”

    在陈远平的建议下,专家首先来到老司城遗址,并对这里的遗址保护等工作提出高度赞赏,“第一站给他们留下的印象非常好。”

    考察结束后,专家给出的结论是,土司遗产的系列遗存有历史时空、社会背景、文化内涵、物质遗存属性,完全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准,建议将中国土司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报记者 徐海瑞 通讯员 覃遵奎 永顺报道)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然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飞虎队遗址部分营房成餐馆 遗址内种植玉米等农作物
·江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地"于氏姊妹楼"修缮(图)
·强降雨致常州圩墩遗址博物馆被淹 瞿秋白故居受灾
·平型关战役遗址再现"真貌" 烽火台等完成整体修缮
·大运河畔千年粮仓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成“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