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09文化报告
中国非遗闪耀世界舞台
华夏经纬网   2009-12-24 09:51:08   
字号:

    9月30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消息,22个中国非遗项目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遗”项目迎来“中国年”,一时间,举国皆欢腾。

    此次列《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七十六个,其中二十二个中国项目,它们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亮点

    书法传承进入“非遗”时代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陈洪武表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代表性符号,是维系东方艺术审美的一根重要缆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绵延不绝的象征,是具有古老文化特点的“活”的显现。书法申遗成功,其特别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汉字书法艺术持久散发出的独特魅力的认可,而且还在于把最具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书法艺术推向全世界,促进汉字书法艺术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详细

    隐忧

    “申遗”之后呢?非遗传承者以及专家学者将注意力转移至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申遗”成功难以扭转根本性困境?一方面,“申遗”成功有利于提升知名度、形象宣传和争取更多资助,但是人才青黄不接,技艺濒临失传,内容陈旧,观众缺乏兴致等都成为中国非遗项目的“通病”。

    一夜之间,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急剧膨胀。高兴之余,也不免令人担忧:所谓“物以稀为贵”,“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会不会因此掉价?

    “我是喜忧参半。”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如是说。“感觉这是一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大跃进’。”这让康保成感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政策发生了改变。因为以往的情况是:一个国家一次只能申报一项,两年才评审一次。详细

    中国此次被批准列入名录的项目在数量上高居榜首。由此可见,我们中华民族不愧为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我们丰富多彩、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非遗:丰富与发展也是一种保护

    近年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相关保护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逐渐重视,各地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越来越大,申请非遗的热情也方兴未艾。

    抢救留存是一种保护,丰富与发展也是一种保护。对那些可以丰富与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无妨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使其适应当代大众的文化需求,或许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长远的保护。详细

    动向

    两岸对孙中山遗迹等共同申遗利遏"台独"

    由两岸人民共同参与的“妈祖信俗申报非遗”成功,使我们想到了,比“非遗”更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也可由两岸共同参与申报。一方面,满足台湾同胞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合理愿望,另一方面,也可借此强化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信念,抵制“文化台独”。 详细 http://last.huaxia.com/zhwh/whgc/2009/10/1593719.html

    2010年8-9月,杭州西湖申遗项目将进行现场评估验收;青海湖申遗工作再度“起锚”;2009年至2014年是京杭大运河“申遗”的关键时期;在“2009中国蜀道•广元国际论坛”上,中外专家力挺古蜀道申遗;临海古城墙将与南京、西安、兴城、荆州等四地城墙一起,作为“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遗;2010年7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上将审议表决“中国丹霞”是否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京剧将申报世界“非遗”  大运河申遗进入整治关键期

    “千年蜀道”将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  西湖申遗要过三关

    未来

    中国还需承担更多责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表示,22个项目入选非遗,这既是对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可,也是对这些年我们不遗余力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种肯定。同时,这也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希望中国能在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方面承担更大更多的责任。

    必须强调一点,虽然目前中国已经有26项列入世界“非遗”名录了,但并不是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太多了。我认为依然少得可怜。日本有16项列入名录,这次也有13项入选。它们一个市或县的某个节日的某种舞蹈,都因为得到很好的保护而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而我们的春节、中秋节这样大的节日都还没有进行申报。详细

    就像嵩山申遗一样,中国的申遗之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还有很多课题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当中国的非遗闪耀在世界的舞台上时,我们的国人不应仅仅充满自豪和荣耀,我们更应去关注那些未入选“世遗”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国的璀璨文化财富属于我们华夏民族,只有我们才能把它们发扬光大,才能让中华文化财富惠及子孙和世界!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