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宣布涉足娱乐圈的郭敬明正式接受聘书,成为长江出版集团北京中心副总编辑,也是中心3个副总编辑之一,和出版社副总编同职同级。据悉,郭敬明负责主抓青春类图书及杂志体系建设,成为了“80后”青年作家中担任出版社社长级领导职务的第一人。
缘由 突出业绩力压污点
为什么一个有着抄袭污点、争议不断的作家能成为副总编辑?记者联系到长江出版集团北京中心市场推广部主任赵萌,他表示那些争议与是非都已经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的郭敬明是以业绩来“说话”的:“在我们跟郭敬明合作的两年半时间里,尤其是在2008年,我们出版社的图书销量总洋码达到了2个亿,而郭敬明的图书销量便占了一半,业绩十分突出。不但他的《最小说》单册在每个月的销量高达70万册,发行的两本图书《悲伤逆流成河》和《小时代》都分别突破了百万销量,还有他旗下的签约作家,比如落落,图书销量都在20万册以上。这都说明了他在培养新人、主编杂志、写作这些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能力,我们看重的也正是这一点。”
责任 主抓青春文学和杂志
随后,赵萌还强调郭敬明这次被委任副总编辑一职不是简单的挂名而已,是要动真格地负责主持北京中心青春文学类图书及杂志的工作,行使一个副总编辑所应当尽到的所有职能权利:“我们中心有3个副总编辑,郭敬明就是其中1个副总编辑,都是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同职同级的。他主要负责的是青春文学类图书及杂志体系建设,确定选题、统一调配、确定发行量等等。1月7日,他就要以副总编的身份出席我们中心的年度代理商年会。”
待遇 薪资待遇跟社长同级
那么,郭敬明就任副总编辑之后,待遇如何?赵萌回答:“中心每个月都会发工资给郭敬明,其薪资待遇跟我们出版社社长一个级别。另外,因为郭敬明长期在上海办公,平时工作很忙,生活的作息基本上是日夜颠倒,很难要求他能够朝九晚五地来北京上班。所以我们还给了他一个特权,除掉一些重要会议需要他出席以外,他可以不用坐班,时间自由分配。”( 重庆商报 2009年01月05日)
别为郭敬明升职动气 他只是个文化商人
在2008年宣布涉足娱乐圈的郭敬明日前正式接受聘书,成为长江出版集团北京中心副总编辑,和出版社副总编同职同级。据悉,郭敬明负责主抓青春类图书及杂志体系建设,成为了“80后”青年作家中担任出版社社长级领导职务的第一人。(1月5日《成都商报》)
在当下的中国文坛,郭敬明可谓一时风光无两,很难再有哪位作家能像他样“通吃一切”,作家富豪榜魁、天娱文学总监、公司董事长……即便同是属80后标杆人物的韩寒,也只是个车手作家或作家车手。在郭敬明身上,或许有多少名声,就易招来多少骂声。对其晋升“副总编辑”一职,网上讨伐声一片,有网友甚至称郭是“所有中国读者的耻辱”。
认同与否,是个人的权利。但情绪化的谩骂或上纲上线的讨伐,则实无必要。笔者并非要为郭敬明做开脱,而是在一个日益市场化的文化语境中,郭敬明早已成长为一个文化商人。既是商人,必然会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对写字的郭敬明来说,书的销量正如电影的票房,越大越强,就是大牌大片。所以今天郭敬明成为“副总编辑”,又成功夺得一项第一,实现华丽转身,原因无它,只是消费市场的选择而已。
郭敬明从成名至今,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是其“抄袭事件”,几乎已成他的身上多种标签之一。但这一由名利欲望驱使而造成的生命污点,并没遮蔽郭敬明的光芒,甚至还放大了其名人效应。从其最早的《幻城》到最近的《悲伤逆流成河》、《小时代》,销量都突破了百万;由其主编的《最小说》,单册月销量达70万册。在当下的图书市场,这绝对是一个奇迹。而郭敬明本人,自是名利双收,俨然已成自由畅行圈内圈外的多栖大牌明星。
基于这样的事实,如果仍旧将郭敬明界定为一个作家,显然太过于草率和简单。在郭敬明的这里,展示出了当代中国的图书文化、娱乐业市场化运作比较成功的范式。数年来,郭敬明一直和长江文艺出版社联姻,双方互惠共赢,前者成为“国内青春文学第一人”、纽约时报“中国最成功的作家”;后者则成为国内青春文学“第一推手”、“梦幻工厂”。以郭敬明为代表,青春文学(也包括玄幻、灵异、恐怖、悬疑小说)已经实现流水线生产,在作者的背后,通常都有一个创作团队,从小说选题、内容设计到市场推广等等,均有严密的分工。传统意义上的创作已被分解为多个环节由多人承担,最终出现在读者手中的图书,实质是在一个个“工厂”里完成本体制作的。市场至上,则是这些图书制造者的终极理念。
很显然,郭敬明在这样的图书生产系统中,以及他担任天娱文学总监,都非为文学而文学,而只是以文学的美丽名义,做着商业运作的活计。本质上,郭敬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商人。他自然要服从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与他的团队一起,生产出消费者最满意的商品,扩张市场版图。而今“副总编辑”加身,不过是为更好调动他的品牌效应,将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而已。我想,这断然不是郭敬明错了,而须承认,他找到一条文字与商业结合的康庄大道,做了一个成功的商人,书写了80后另一种“成功模式”。
所以,有网友、读者义愤填膺,就在于太期望一个文化商人也能展示出一个作家应有的良知操守、道义担当。或者说,还在将郭敬明作为一个作家来看待,而忽视了其身份的转换。这只怕会叫人失望。其实,对于今天的郭敬明,大可坦然以对。撇开先入为主的偏见、形而上的道德审判,既是公众自我解压的一种方式,也彰显出社会的包容和进步。喜欢郭敬明的书,读读无妨,不喜欢,一笑而过。 刘永涛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