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09文化报告
截断文物走私暗流:向美追讨有法可依
华夏经纬网   2009-12-21 14:52:09   
字号:

    核心提示:中国文物走私潮一直让人触目惊心,一方面是文物盗窃的猖狂,一方面是走私和倒卖的猖狂,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曾用“失控”二字概括中国文物保护局面。但昨天,这位曾主持起草《文物保护法》的文物界权威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却难掩激动与兴奋之情。

    中国文物走私潮一直让人触目惊心,一方面是文物盗窃的猖狂,一方面是走私和倒卖的猖狂,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曾用“失控”二字概括中国文物保护局面。但昨天(17日),这位曾主持起草《文物保护法》的文物界权威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却难掩激动与兴奋之情———他用“巨大突破”来评价中国与美国之间刚刚签署的文物保护谅解备忘录,并认为对截断中国文物走私暗流无疑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昨天宣布,中美已就限制进口中国文物达成双边协议,并于1月15日在华盛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的谅解备忘录》。

    限制:包括唐以前考古材料

    根据谅解备忘录,并依照美国《文化财产公约实施法》,美国政府将限制以下考古材料进口到美国:原产于中国和代表中国的文化遗产、从旧石器时代到唐代结束(公元907年)的考古材料和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包括将由美国政府公布的清单上所列的各类金属物、陶瓷、石材、纺织品、其他有机物质、玻璃和绘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发许可或其他证件证明这种出口不违反中国法律的除外)。

    这个谅解备忘录所指受限旧石器时代物品的时限,从大约公元前75000年开始。谅解备忘录还明确了中美两国政府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董保华表示: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充分体现了中美两国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必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据悉,中国实行的一直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的文物限制出境,也就是距今214年的文物均被在限制之列,而中美谅解备忘录中限制出口美国文物的年限为250年,即在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之前的文物,与中国政策规定的相差36年。

    作用:追讨文物将更顺利

    对于实施文物限制进口,此前,中国已与秘鲁、印度、意大利、菲律宾、希腊、智利、塞浦路斯和委内瑞拉等八个国家签署相关协定,而与美国的签订更是中国文物界期待已久的——原因很简单,美国是中国流失文物的主要进口国。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说:“在所有国家中,我们最希望与美国签订备忘录。我们为此协议已经付出了很多年的努力,签署谅解备忘录已经得到了美国考古学学者的支持,但一些‘博物馆馆长及收藏者’表示反对。他们‘错误地认为,运到美国的中国文化遗产因为已在美国很久了,就成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对于这次备忘录的签订,谢辰生说:“太不容易了,我甚至认为是小布什政府临下台前送给中国的一份文化礼物。”87岁的谢辰生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数十年前他在文物局工作时就曾有推动中美两国签订类似协议的想法,“但阻力太大了,美国是中国走私文物的最大进口国,中国文物的走私涉及很多利益集团。”

    他认为,这次备忘录签订后,一个最直接的作用即是,以后若有符合条件的中国文物被盗运至美国,只要有充分的证据,中国将可以直接向美方讨回,“这在以前是有很大难度的,但签订以后就不同了,追讨文物将会比以前更加顺利。”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要截断文物走私狂潮,一方面要掐断交易终端,另一面更要从源头堵住,治标冶本,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收到成效。

早报记者 江村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