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09文化报告
文化作品七宗“最”之《开心国学》
华夏经纬网   2009-12-18 15:29:28   
字号:

    最国学 ★★★☆

    入选理由:《开心辞典》推出的“开心国学”比赛引起的争议,已经把“国学”带入了当今的娱乐大潮之中,引起广泛关注。我们不禁试问:国学何去何从?

    “国学”冠之以“开心”,话题就接踵而至。支持者认为,那不失为国学普及的一种方式,“再高深的学问,如果最后只能封存于记忆中,沦为摆设,倒不如推向市场”。反对者则声讨,“这种知识权力与商业娱乐形式结合的方式很荒诞”,是将国学“低俗化”、“娱乐化”。

    大众化还是娱乐化

    国学在中国人心中寄托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整套社会规范理念。近年来,国学的普及速度之快、涉及面之广,正体现了中国百姓对于通俗易懂的人文经典的渴求。而国学是真的走向了大众,还是“泛娱乐”的商业操作,都考量着各种以国学为名的栏目。

  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国学可以“开心”,普及和专业并不能混为一谈。有网友力挺说,古人都讲究寓教于乐,“娱乐至死”不是好东西,但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北大中文系副教授胡续东则持相反态度,他直言:“这种知识权力与商业娱乐形式结合的方式很荒诞。”

  对于在“开心学国学”中胜出的9名选手可以免费“开心上北大”一事,有人为不拘一格降人才而欢呼;也有人为《开心辞典》充当“北大招生办”而急得脸红脖子粗,认为“这只是拿国学与北大的名气作秀罢了”。事实上,北京大学已对“开心上北大”进行了澄清,北大提供的免试免费入学的国学班,是属于继续教育系统。

  质疑声为何越来越多

    在这几年“全民国学”的表象下,公众对国学的了解依然处于相对低的水平。也正是普通百姓对国学一知半解,为众多“国学大师”提供了“传道解惑”的走红机会。因此,这样的质疑和辩驳何尝不是公众应该得到的局面。面对真伪,总应该有人指出,有人争论,有人辨析。每个人都有一把评判的标尺,在质疑中才会更加接近真相。

    华夏经纬网综合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