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8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以来,大量精美的圆明园文物多流散在国外,不计其数。其中以英、法、美三国收藏的数量最多、器物最精。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内收藏文物1000余件,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2米高的金塔,通体镶嵌着绿宝石,与故宫珍宝馆金塔相同。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柄用名贵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波士顿美术馆现藏有大量中国绘画....
圆明园罹难149周年纪念日是2009年10月18日,当天,圆明园启动“寻找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系列活动”。 未来一年,圆明园将派出专家寻访组,前往美欧等地,首次展开大规模的海外流失文物“摸底”调查,建立完整的圆明园文物档案库。
圆明园海外寻宝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后,媒体报道频繁见诸于报纸和电视的显要版块。作为赴美寻访组成员之一的刘阳开始意识到,他们肩负的将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使命——不仅仅是工作的难度,而且受前段时间圆明园兽首拍卖风波的影响,这次活动很快被贴上了“救赎历史耻辱”、“寄托民族期望”的标签。
第一回 圆明园文物摸底 有多少模糊亟待清晰
圆明园正在启动一项“大规模”的海外流失文物调查行动。说是“大规模”,其实就是一个成员不过9人的团队,包括5位专家和央视《国宝档案》摄制人员。之所以被解读为“大规模”,大概与工作的开创性有关,这是圆明园罹难149周年以来的首度专家调查;可能与调查覆盖区域有关,据说要走遍美国、欧洲乃至日本的重要博物馆;也可能与圆明园管理方的献礼期许有关——“希望明年圆明园罹难150年时,能顺利建立流失名录”,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如是表白。
流失文物约达150万件
据初步统计,散落在国内外的圆明园文物约有150万件左右。“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主权毫无疑问地属于中国。我们启动寻找流失海外文物系列活动意在为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文物摸清底数,通过摄影镜头将他们带回久违的故乡,填补上圆明园历史研究的断层。”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介绍说。
“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海外流失了多少?又流失到了哪里?没人可以说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原副所长、圆明园学会理事王道成的这句话,让人心忧。“万园之园”圆明园至今尚无一本流失文物名册,让人心惊。如果我们连圆明园文物基本的底数都含混模糊,如果我们连一个起码的文物资料数据库都付阙如,又如何谈得上文物回家? 详细
第二回 卧薪三年 首站定美国有战略意义
2006年初,为了撰写一本关于圆明园的书,在圆明园管理处工作的刘阳开始大量查阅相关资料。一本名为《十八世纪耶稣会士所作圆明园工程考》的书中的两张老照片,让他回忆起当年的“惊鸿一瞥”——2003年初春某天,刘阳偶然经过位于西单的一个院落门口,与门内的一对汉白玉石鱼打了个照面,印象深刻。于是,致力于圆明园历史研究的刘阳,无奈地陷入“没有同龄人与之竞争”的尴尬中。
刘阳告诉记者,过去大家一直以为英、法两国是圆明园文物收藏所在地,但实际上美国收藏的圆明园文物数量远远超过欧洲,而且以文献、照片资料居多,而且美国东海岸城市的诸多博物馆所收藏的圆明园文物以及资料从未经过系统整理,该领域还为“空白”。因此,赴美国东海岸收集圆明园相关文献、照片以及考察各大博物馆内的圆明园文物,将更全面揭示圆明园在历史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发展。
在这些地方,寻访组可能在圆明园的文献资料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其中,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收藏着大量圆明园被毁后不同时期的老照片,数量超过100张,其中60多张从未对外公布过。 详细
圆明园海外寻宝小组美国之行能找到什么呢?
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几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国文物,很大一部分来自圆明园,包括书画、佛教艺术、铜器、玉器、陶器等。而最著名的中国藏品当属顾恺之《洛神赋图》的最早摹本。《洛神赋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北辽宁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均藏有摹本,唯一流落海外的就是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一个长卷,但却是最早的一本。它是被清末美国活动家福开申担任政府顾问时买走的。
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最出名的圆明园文物是康熙玉如意。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则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收藏了5000多幅中国古画,其中有堪称国宝的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历代帝王图》、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的《五色鹦鹉》等。而美国国会图书馆则藏有4000多种来自中国的地方志,全美国藏有中国的古籍善本有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详细
进展:圆明园海外“寻宝”获7老照片
目前,美国寻访组总顾问、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已先期赴美,在华盛顿展开圆明园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杜克大学已经同意将七张圆明园老照片授权圆明园管理处使用,并将高清的拷贝版传至圆明园,这批照片为美国摄影师甘博于上世纪20年代初拍摄,包括绮春园宫门、海晏堂、大水法、方外观等景点。详细
圆明园海外寻宝路线图
这是圆明园首次赴海外寻找流失的文物,活动将分为美国行、欧洲行、亚洲行三部分,其中美国是第一站,预计下月启程。此次活动重在摸清海外现存的圆明园文物,以及保存的一些文献资料或老照片。并通过影像或图片资料的形式让这些文物回家,从而方便研究圆明园,并对圆明园复建工程等提供史料。
通过此次寻访活动,圆明园将完善文物资料数据库建设,还将在明年下半年进行文物资料大型展示活动。同时,将出版圆明园文物海外珍藏大型图书画册。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表示,通过此次调查,还希望能与国外的一些博物馆或机构合作,共同举办圆明园文物展,让这些文物回国参加展览。
第三回 海外寻宝让人欢喜让人忧
百年中国,从满清政府为中华民国政府取而代之,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数次政权更迭,均属于国际法上所谓政府继承而非国家继承。除“恶债不予继承”之外,旧政府的其他一切权利义务由新政府概括继承。溥仪复辟失败,冯玉祥将其赶出紫禁城,清室优待条例中特别提及的故宫文物,尚且转归民国政府所有。依据“举重以明轻”法理,当年圆明园被掠夺与盗取的文物追索权,理当由新政府继承。 详细
园方称与追讨无关
圆明园的文物流失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抢救流失文物,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摸清家底,摸清家底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知道丢了什么东西,另外一个是这些东西现在在哪,是一个什么情况。至于追讨,一下子就定在那上面,会引起一些争议。详细
从法律角度说,要考虑追讨的国家是否是有关国际公约的缔约国、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等问题。另外,大量斥资回购文物也是不理智、不划算的。所以,追讨文物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而且也不是几十年就能完成的,这恐怕需要几代人不断努力才能实现。 详细
台湾《中华日报》刊文说,深具历史厚度且珍贵的文物,谓之国宝,更高等级的国宝,谓之国之重宝。台北、北京故宫博物院,都典藏大批国宝。中国崛起后,拜国力逐渐强大之赐,所谓“遗散境外国宝”回娘家,已成为大陆文物重点工作。详细
圆明园海外寻宝引发的思考
至今,只要提到圆明园那些流失在海外的文物,还是有不少国人会感到那段耻辱的历史仿佛是一道再次被揭开的伤疤,在那里隐隐作痛。但面对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还是应当采取一种既积极又理性的态度。
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追索流失文物固然重要,但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如何切实保护好、管理好、展示好我们手里所拥有的这些文物。我们也要关心这些文物,使它们能够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详细
未完待续....
华夏经纬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