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09中国“文化遗产日” 遗产日聚焦
秦兵马俑考古发掘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
华夏经纬网   2009-06-15 10:29:18   
字号:

    今年的文化遗产日,陕西西安兵马俑开始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边展览边挖掘,整个过程将持续五年,而且将置于游客的参观过程之中。在诸多的文化遗产日活动之中,陕西兵马俑因其历史与文化的价值,更为中外媒体瞩目。

  媒体在欣赏整个发掘过程,聆听专家对发掘现场的评述,而在网络论坛里,我们则看到公众对这种历史考古发掘怀有更多的担心与忧思。一些网友认为,在发掘技术与保护技艺还不真正发达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暂缓这种发掘?我们一定要将兵马俑全景式地发掘出来吗,要不要为后人留下一些文化遗藏,让他们用更为先进的方式与方法,去发掘与保护?

  是的,考古发掘永远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发掘出来的文物,不可能件件完好无损,发掘过程更是会充满各种不测与不足。第二次兵马俑发掘时,出土了大量兵马俑彩绘,但一见空气,彩绘就被空气化解了,一些丝绵竹木类制品,更是会出现保护方面的技术难题。

  最令人遗憾的事件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为抗旱打井,挖出了“陶人”,当地农民视其为陶神瓦神,或叩拜或砸烂,直到惊动了当时的中央政府,但是在中央政府重视的同时,它仍然摆脱不了整个发掘过程与保护过程中的多重缺憾:发掘过程中技术设备、人力智力、保护措施等等,都无法满足这样世界奇迹价值的文物保护的需要。当我们回首这一段发掘历史之时,我们看到的是当地人文生态对文物的灾难性影响,专家们知道那是绝世文物,而百姓却沉迷在迷信之中,看不出它的任何历史意义。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