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09中国“文化遗产日” 媒体评论
“文化遗产日”不是过节 不能热热闹闹就完了
华夏经纬网   2009-06-12 08:42:10   
字号:

   “文化遗产日”不是过节

  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来临,各地博物馆推出了系列应节的活动:免费开放什么、展览什么、新开放什么,还有论坛、宣传月等等,一派节日的气氛。越是这样营造节日的气氛,越让人担心:“文化遗产日”会不会弄成一个肤浅的节日?

  显然,“文化遗产日”不是节日,或不仅仅是节日。通常的节日过完了,残留下来的是鞭炮的碎屑和人心经过舒放和整理之后的愉悦,而“文化遗产日”却远远不止如此。它让人们通过这个特殊日子,思考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大价值和意义,唤起人们对文化遗产的爱护意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和理念。

  因此,“文化遗产日”更应该反思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和行为,而不是作秀一般的热闹过个节就完了。文物保护林林总总,总之,无外乎有一个文物保护的心,即培养对文物敬重的文化情怀。不是简单地将文物严密地保护在博物馆里就算了。现在许多博物馆的管理经营体制存在误区,或者说对保护的理解存在误区。文物只被秘藏保护而不被使用性地保护,使得许多博物馆变成了藏物馆,只藏不博。比如,陈丹青先生曾经批评中国各大博物馆的馆藏书画珍品,不要说公众看不到、书画界人士看不到,就连博物馆里的专家有的一生在馆里工作,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也见不到。见不到,不就等于不存在吗?不就等于没有吗?在“文化遗产日”,最需要检讨一下文物保护的理念和方法。文物保护要以文物自身生存的科学方式去保护,而不是无论什么文物,统统放在博物馆藏起来就算完事儿。

  作者: 许石林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