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09中国“文化遗产日” 图说遗产日
白沙一笔儒天下 "白沙茅龙笔"申报世界非遗
华夏经纬网   2009-06-10 16:01:46   
字号: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沙茅龙笔”,经广东省文化厅、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等牵头单位同意,被捆绑列入“中国文房四宝”名录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白沙以圭峰山上的硬朗茅草制成茅龙笔,开一代书法新风 

    ◎高剑父、麦华三、关山月、刘海粟等书画家都使用过茅龙笔 

    ◎一九七八年,日本代表团来华访问时,希望买一批茅龙笔回国

    即使对哲学和书法没有太多认识,也不了解岭南文化,只要稍微回忆一下,你或许能够想起来,在中学历史教材上,有一个章节是关于明代大儒陈献章的内容。

    让我们回到当年无比熟悉的体例——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人称“白沙先生”,广东新会都会村人(即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教育家,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逐渐形成一个有自由开放学风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陈白沙是岭南唯一诏准从祀孔庙之学者,享有“岭南第一人”、“广东第一大儒”的盛誉。

    正统教材这种简洁、平实、精准、以背诵为目的的描述,几乎没有提到,白沙先生还是一位发明家。他发明了一种独特的书写工具———茅龙笔,以当地圭峰山上的硬朗茅草制成。

    对于他为什么要“束茅代笔”,后世有两种猜测。一种是说,他久居乡间,潜心向学,而集市又太远,他不愿因买笔这样的琐事劳心劳力。旁证是野史上记载的一则故事:陈白沙年轻时曾在“春露台”书房苦读,为减少干扰,在墙壁上凿洞,饮食衣物均由此洞递进。期间不会宾客,与外界隔绝,“穷尽天下古今典籍”。

 

责任编辑:王佳

共4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