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08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700公里秦直道 呼唤秦地有座博物馆
华夏经纬网   2009-04-21 13:33:41   
字号:



古代高速秦直道富县桦沟口段遗址的考古挖掘现场,远处是现代青兰高速的建设工地。



秦直道富县桦沟口段遗址考古发掘的石柱础和秦汉瓦片遗存。

    3月2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秦直道课题研究组开始对富县桦沟口段的秦直道遗址进行抢救性挖掘,发现的秦代车辙印迹、建筑遗物,让考古工作者兴奋不已。课题组顾问叶学明预言,这或将成为2009年度的“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在陕西西部,一条2221年前修筑的纵贯三秦脊背,长达700多公里的“高速路”,在交通图上以历史沉淀的微黄线条厚重地呼吸着。

    这就是秦直道!

    修筑于公元前212年到公元前210年的秦直道比修建罗马大道的时间早了100多年,比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德国境内的波恩到科隆的高速公路(建于1932年)早2144年。它的平、直、宽,都符合现代高速公路的特征。其主干道可并排行驶十二辆大卡车,比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高速公路,还要宽出1.5倍,最宽处路面可作现代中型飞机的起降跑道。

    两千年之后,考古学者在崇山峻岭间,在黄土高原上寻找秦直道的踪迹。

    或将成为本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青岛至兰州的高速公路沿着葫芦河修建时,与秦直道在富县张家湾镇五里铺村交会。为配合施工,省考古队员3月2日进入这段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古道。

    “这是我国对秦直道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遗物遗址的现象十分明显,弥补了中国古道路考古的薄弱环节”。课题组顾问叶学明在考察挖掘现场后预言,这或将成为2009年度的“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在明,作为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秦直道课题研究组组长,负责主持对秦直道的发掘工作。

    考古工作者在挖掘中发现了长约五十米的秦直道路面上有2—3道秦代车辙。张在明介绍:“根据车辙之间的距离,推算出秦代车辆的车轮距离为一米四左右,这和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车距大致相同。而这段秦直道比较特殊的一点是,一些辙梁上还重叠着稍浅的车辙。”

    在挖掘现场看到,有大量内壁分别为大麻点和布纹的秦代和汉代泥质灰陶绳纹瓦叠压在路面上,而考古人员也在一处路面上发现了一枚西汉末年的“大泉五十”铜币。通过考古学上的地层叠压关系,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秦直道的确切位置,为尚存分歧的秦直道全线走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证据。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在两千多年的自然力作用下,肯定是越早期的东西越在下。由叠压在路面上的秦汉时期的筒瓦、板瓦和钱币就可以判定,这就是秦始皇修筑的秦直道。”张在明说。

    在这段直道靠葫芦河的一侧,考古队发现了基本连成一片的多处同期建筑基址。基址的基础均为夯土,最大者面积达二百余平方米。在已经发掘的建筑基址中,发现了石柱础及陶罐、盆、甑等生活用品堆积。“在当时,老百姓建房是用不起瓦的,只有官家、贵族建房才能用,同时根据柱础的直径,初步推断这个基址很可能是秦直道上的兵站或关卡性质的遗址。”张在明研究员介绍。

    富县段秦直道地位十分重要

    4月1日,富县张家湾镇五里铺村葫芦河南岸。

    东边是青兰高速陕西境内LJ27标段如火如荼的现代高速路建设,西边是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专家对我国古代高速路秦直道的抢救性挖掘。

    两个工地,一样的忙碌。

    秦直道是我国第一个以道路为主体的遗迹国保单位。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介绍,2006年6月,秦直道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又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国重点保护的一百处大遗址之一。

    作为关注秦直道近二十年的老考古工作者,张在明研究员态度坚决地表示:“从秦直道研究和合理利用、展示陈列、发展旅游等方面考虑,富县段秦直道的地位都十分重要。我们建议建设方将设计的高速公路线路向北移20米,或向高抬4-5米,为后人把这段秦直道保护下来。”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秦直道的影子就已经显现,但对秦直道的保护一直没有被真正重视起来。曾经在我国的军事抗衡、经贸往来、文化交融中至关重要的秦直道,如今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一条荒岭野山间的废弃古道。

    陕北要有座秦直道博物馆

    “全长700多公里的秦直道,在陕西境内就有四分之三,但陕西没有一个秦直道博物馆”,这次富县的考古发掘后张在明研究员说,“这个地点是秦直道上下山的盘山道和过河遗迹中最典型、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我个人以为,若要建博物馆,富县五里铺是最好的选择。”而在此之前,富县文物部门已经着手筹划秦直道富县段的保护和开发项目了。“以前因为县上的财力问题,方案一直没有实施。希望以这次秦直道考古的重大发现为契机,促进富县秦直道的保护和开发进程。”富县文物旅游局局长陈兰说。

    事实上,秦直道博物馆并不是没有,只是不在陕西。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在东胜区建成了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秦直道博物馆。这座仅用时37天就建成完工的秦直道博物馆占地20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秦直道沿线挖掘出土的近100件文物以及秦直道全线的图片,博物馆内的沙盘模型按1:12万的比例做成,以一个浓缩的整体全面展示了秦直道的交通走向及路线分布。同时,鄂尔多斯市还完成了秦直道文化的“五个一工程”——建一个秦直道博物馆、出版一本《秦直道探索与研究》论文集、编制完成《秦直道遗址(东胜区)文物保护规划》、拍摄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秦直道》、筹建一个以秦直道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甘泉县的文化学者王勇岗表示,“在秦直道文化的弘扬中,我们陕西人不能缺席。”在王勇岗等长期关注秦直道保护的学者呼吁下,甘泉县政府已经将秦直道列入到了“甘泉八景”的建设中,并积极邀请专家制定遗址保护方案。近日,甘泉县在直道经过的山体上,正在进行高32米,长28米的“秦直道”三字的凿刻施工。“这三个大字,在飞机上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就是要打出秦直道的名气”,王勇岗说。

    曾参与设计鄂尔多斯秦直道博物馆陈列方案的张在明研究员说:“博物馆里陈设的很多遗物都是在陕西境内出土的,而且大多都是文字和图片资料。陕西境内的秦直道遗址因为有丛林的保护,人为破坏少,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我们应该迎头赶上,充分发挥本省文物资源的作用,为秦直道的保护、弘扬做一些工作。”

    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说,现在秦直道遗址沿线的各级政府都有文物遗产保护的理念,很多民间或者官方建立秦直道博物馆的呼声也很高。但是目前还需要做一些基础工作,通过考古发掘获得更多的信息,做出方案后才能实施,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009-04-20 张玲玲)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