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08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五千年前先民住“两室一厅” 白灰做墙美化居室
华夏经纬网   2009-04-21 13:25:36   
字号:


原始时期龙山文化白陶鬶


原始时期龙山文化白陶鬶


原始时期龙山文化白陶鬶


原始时期龙山文化白陶鬶

  近80平方米的院落中带有30多平方米庭院,还有非常考究的“两室一厅”居室,这不是现代的院落而是近5000年前宝鸡的先民所建之家。1月4日,当记者看到这一遗址内用白灰来做墙裙以美化居室、防湿隔潮时,十分惊讶。有关文物专家则称,该遗址揭开了古人居家生活的神秘面纱,也填补了龙山时期关中地区考古的一项空白。

  天井式窑洞院落约80平方米

  记者在这座位于岐山县周公庙广场前200米左右的遗址上看到,整个院落南北宽4米,东西长不足20米,近80平方米,坐北朝南。从地形上看,北高南低。院落的进出口向着西南,正对着一条沟壑。院落之中有一个30多平方米的庭院,地面光洁坚硬。院落内的地面上分布着柱洞。正面是两座大小相同的窑洞,窑高两米左右,面积大约有10多平方米。地面用火烧烤过,上面涂抹有白灰。窑洞内壁平整,墙壁上一米高的白灰涂抹得整整齐齐,与现代人装修房屋做的墙裙一模一样,令人惊奇。整个遗址内,共发现了一个火塘,四个壁炉式火灶,其中一个火灶位于北边的窑洞内。还有一个存放火种的小地窝,位于东边窑洞的一侧。

  5000年前的两室一厅

  考古人员介绍说,2008年9月,在文物勘探中发现了这座遗址并开始发掘。由于在这个遗址的上部,发现有比它更早的仰韶时期的灰坑,这个遗址位于仰韶时期的灰坑之下。按照常规,龙山人的遗存只能叠压在或者打破仰韶人的遗存,再加上过去关中地区很少发现同类遗存,因此,考古队员对此遗址的性质没有定论。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仰韶时期的灰坑之下,具有龙山文化典型特点的石器、陶器出现了,草拌泥糊着的墙壁上白灰面出现了,生火取暖和做饭的火塘、火灶出现了……一座距今近 5000年的先民居住生活的场景,完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有面积这么大的庭院,又有两个窑洞居室,这不就是近5000年前的两室一厅吗?”有文物专家说。“作为龙山时期的一家天井式窑洞居住院落,面积如此之大、设施如此完善、保存如此完整,在关中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它对于研究探讨当时社会及其家庭结构,有着重要意义。”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评价说。

  ( 袁锋)

来源:三秦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