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08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新旧理念的博弈:阖闾城遗址摘得考古最高奖
华夏经纬网   2009-04-21 11:07:43   
字号:

    “我刚从北京回来,想跟你说说阖闾城遗址当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幕后故事。”昨天,市文化遗产局文管处处长杨建民难掩兴奋之情。从3月30日至31日,赴京等待评审结果的他,在48小时里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常人难以体会。

    “对手”非常强悍,最终一票险胜。 “个个都是好项目啊!”3月30日,入围初选的25个项目,在终评阶段迎来20位专家的评审。每个项目为时15分钟的项目自述与专家问答,将25个项目完整呈现在专家们面前,一时间,专家们难以取舍。

    2008年是中国考古的丰收年。如此多的好项目扎堆角逐中国考古最高奖,竞争的非常激烈!据了解,入围初选的25个项目涵盖了自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各个时期的考古项目,而终评时由20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要综合考虑项目所处年代、区域、性质等各种因素。最后由国家文物局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审核终评结果再向外公布。

    无锡阖闾城遗址按照时间段,处于商周时期。而商周时期的考古项目在本次评选中竞争最为激烈:25个项目中,有11个项目属于商周时期的考古项目;其中属于城址考古的就有3个;按区域来分,江苏此次有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邳州梁王城遗址与无锡阖闾城遗址3个入围初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从年代、性质还是地区来分,阖闾城遗址都感受到来自对手的强大压力。

    “一票险胜啊!”当杨建民事后听说这一内幕,惊出一身冷汗。无论是出土文物的数量,还是质量,南京大报恩寺的呼声都很高。最终出局,实在出人意外。

    “考古项目过度炒作、对出土文物的市场价值过度渲染,易令人对考古产生‘挖宝’的误解。”杨建民告诉记者,考古挖掘本身易对遗址产生损坏,近年来“原址保护”呼声渐高。这种观念使“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审理念发生了改变:考古项目不但要注重成果,更要着力于保护。

    新的评审理念强调考古项目不仅要具备历史价值、研究价值、科学价值,更注重于该项目在考古过程中是否采取了科学、规范的野外考古程序,有无填补历史空白、实现历史研究新的突破。

    根据这一新理念,出土文物量不多、可视性不强的阖闾城遗址优势顿显:考古成果填补了太湖流域无地下史书的空白,同时填补了“春秋五霸”之一吴国都城一直空缺的考古空白;以科学勘探代替挖掘,采取“原址保护”;与陈同滨签约编制大遗址保护规划;划定8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这种考古成果突出、考古与保护并重、注重原址保护的做法,不仅体现了遗址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而且体现了考古成果的社会价值。此外,在入围初选的25个项目中,阖闾城遗址是唯一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项目。种种因素作用下,令阖闾城遗址从入围初选的第二十二位,力压入围初选第八的南京大报恩寺,“笑”到最后。

    关于城址考古的新理念,也助推阖闾城遗址荣登“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单:与墓葬群、王陵相比,城址考古虽然不以出土文物数量与价值取胜,但却是历史最真实的复原,都城遗址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更加丰富。

    无锡近年来在文保领域的创新之举,也增添了阖闾城遗址成功角逐“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底气:在25个项目的“自述”中,其余项目大声呼吁当地政府给予重视时,无锡阖闾城遗址却以整整一页的篇幅,推出了下一步工作方案:申报国保、编制大遗址保护规划、划定8平方公里保护范围。无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阖闾城遗址考古与保护并重的无锡理念,成为最终胜出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单红)

来源: 无锡日报

 

责任编辑:王佳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