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密码
  用户名  密码
安徽 | 重庆 | 贵州 | 海南 | 湖北 | 湖南 | 江苏 | 江西 | 天津 | 黑 龙 江 |
宁夏 | 青海 | 山东 | 山西 | 陕西 | 四川 | 新疆 | 浙江 | 辽宁 | 新疆兵团 |
网站导航
香港镜像
繁体简体
当前位置: > 专题 > 中华文化 > 2008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2009-04-20 09:38:53         华夏经纬网

杨官寨遗址可能是五六千年前的原始城镇

    杨官寨遗址位于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四组东侧泾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现存面积80余万平方米。该遗址的发掘不仅丰富了庙底沟文化和半坡四期文化的内涵,加深了我们对关中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文化的认识,而且因其处于仰韶时代中期这个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及泾河这个关中东西史前文化的交叉区域,决定了杨官寨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杨官寨出土的蜥蜴纹彩陶盆

杨官寨出土的涂朱砂人面陶片


环壕西门


镂空人面深腹盆,专家认为与祭祀有关


陶器

    2004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揭露面积达16485平方米。

    发掘范围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发掘面积约5615平方米,发现各类房址23座,以及仰韶时期的灰坑496座、陶窑10座、瓮棺葬8座等,出土陶器5273件、石器353件、骨器303件、蚌器16件。文化堆积主要属庙底沟文化遗存和半坡四期文化遗存。最重要的收获是在发掘区南端发现了成排分布的半坡四期文化的房址和陶窑。房址共17座,基本上是平面呈“吕”字形的前后室结构,前室一般是地面式,后室则为窑洞式,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窑洞式建筑群。在房址和窑址附近的灰坑中出土大量陶器、陶坯残片和个别制陶工具。这一区域可能是当时的作坊区。

    2007~2008年,在遗址北区的发掘面积达10870平方米,文化堆积主要属庙底沟文化遗存。共发掘仰韶时期的各类房址26座、灰坑334座、陶窑16座、瓮棺葬24座等。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庙底沟文化时期的聚落环壕。经初步钻探,环壕平面大致呈梯形,基本上为南北向布局,周长约1945米,壕内面积达24.5万平方米,壕宽6~9、最宽处约13、深2~3米。环壕西部发现一处门址,宽约2.7米,在门道两侧的壕沟堆积中出土大量陶、骨、石器,器物大多成层分布,保存基本完好。本次工作对聚落西门址、环壕的东北角、西南角等部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

    通过发掘,基本搞清楚了该遗址不同时期聚落的布局,遗址南部多为半坡四期文化居民聚居区,北部则是庙底沟文化的聚居区。大量半坡四期文化遗存的发现,丰富了关中中部地区特别是泾渭两大河流交汇地带该文化的内涵,尤其是遗址南部制陶作坊的发现,对认识当时的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遗址北部发现的庙底沟文化环壕聚落,保存相对完好,为探索庙底沟文化的聚落布局与社会结构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该聚落规模巨大,或许就是关中庙底沟文化的中心聚落,还有线索表明它很可能是一座庙底沟文化的城址。

来源:中新网

 共1页  1 

 
责任编辑:王佳
发送给好友】【打印 】【 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网友:密码:
 
查看评论 已有() 条评论
本站检索
文章排行
精彩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