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新闻大陆 聚焦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 各方关注
解读三中全会《决定》:十大新政直击“社会病”
华夏经纬网   2013-11-20 15:47:10   
字号:

  国资收益多缴了

  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二○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张春晓(国务院国资委专家组成员):随着市场经济内涵的丰富,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收入上缴比例会逐渐提高。这次决议中提到的百分之三十的比例是一个约束性的措施,如果市场完善,国有企业效率高,配置好,那么就可能会超过这个指标,反之可能达不到。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这个指标,而是完善市场经济,优化配置,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为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搭建平台。

  信访网上受理了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熊文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这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信访制度的改革畅通了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与之前中纪委建立网上举报制度的举措一样,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了新的机制,使人民群众在表达诉求问题上得到了有效解决。

  权力要理清单了

  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孙晓莉(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权力清单制度”是一项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措施,将方便公众对政府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近些年,地方有些局部地区和单位已经在进行类似的改革,例如,某个城市的市长有哪些权力,用列举的方式规定的很清楚,哪些是其权力职责范围之内的,除此之外的就要严格进行限制。

  校长不再定级了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

  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取消学校、科研机构、医院的行政级别之后,这些单位即打破了一把手、一言堂的管理方式,可以采取更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比如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以及法定代表人制度。取消学校、科研机构、医院的行政级别,首先对这些机构回归知识本位、研究本位、发展本位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省可直接管县了

  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

  张占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首先要明确省市县政府职能和职责,省级政府应该把大量的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同时也要强化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其次,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有些税种的划分和税收分成比例,应向县域倾斜,加强县级政府财政保障能力,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上级政府“权大责小”、下级政府“权小责大”以及事权财权不匹配等问题。

  军队裁撤冗员了

  优化军队规模结构,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

  李杰(海军军事学术所研究员):新的举措将改变我军目前“头大、臃肿、反应慢”的不良特点。目前军内一些不良现象包括,机关和非作战人员比例大,高级干部多,作战人员少;后勤保障人员服务人员相对多,一线作战部队人员相对少。这些都不利于队伍形成战斗力。优化军队规模机构就是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官兵比例合理发展,提高战斗力生成。

  干部要住官邸了

  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

  汪玉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现实来讲,很多官员在任期间的住房由当地政府提供,但随着他在不同地区任职,在各个地区都有住房,出现了一名官员占有多套住房的现象。另外,官员的住房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其中容易出现国有资产流失:官员从国家手中以低价买入房产,当市场价格上涨后再卖出,其收益就成为个人资产。在这样的现实下,官邸制可以作为抑制国有资产流失和预防住房腐败的一项措施。

  中央明确事权了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区域性公共服务作为地方事权。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中央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

  孙立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央一直想限制和削弱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在如民生等一些领域,中央想用统一的标准由中央来做。中央限制地方财事权是想改变地方以GDP为标准的政绩考核标准,地方唯GDP论会导致出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会影响市场力量发挥作用,三中全会公告指出让市场发挥决定性力量的表述是颠覆性的。

  院士也要退休了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魏复盛(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前的制度是,在学术上弄虚作假,或者违法乱纪的院士,才会由学部或者几名院士对其资格提出异议或除名,然而这都只是规定,没有具体的实施过。希望院士有正常的退出机制,可以给社会上的“院士热”降降温。

  政府负债编表了

  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地方政府有很多的支出需求,不能正常发债的话,就可能会走不正规的融资路,不过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后,需要建立透明的地方政府债务资产管理的体制,应该有制度的安排,才能作为举债的主体,在市场上正常的进入和退出。(申孟哲 刘少华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港媒:中央展金融改革蓝图 香港要懂走位
·华媒关注财税改革:遏地方“跑部钱进”
·台媒:从未来中共建党一百周年看三中全会奥妙
·明报:三中全会后两岸关系有望升华
·透过《决定》看民生:延迟退休不妨温和推进
·经济学家:三中全会改革决议符合市场预期
·中联部举行吹风会解读三中全会 回应海外关切
·专家谈三中全会精神:以社区照顾实现“老有所养”
·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首发
·三中全会后纪检人事调整展开 中国进入反腐新阶段
·外国专家谈十八届三中全会:渐进式改革适合中国
·中共打破决策“神秘感”
·张树华:中国堪称“世界改革大师”
·以更大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