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新闻大陆 聚焦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 各方关注
专家谈三中全会精神:以社区照顾实现“老有所养”
华夏经纬网   2013-11-20 15:38:36   
字号: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特别提到了,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当下的中国正面临着快速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的严峻挑战。2013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过2亿,到2025年将突破3亿。与此同时,高龄、空巢、失独和失能老人的数量持续增长,全国城乡重度失能老年人已达1000多万,这还不包括大量需要照顾的半失能老人和病人,快速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护理等问题已十分突出。不仅如此,一些因素使得未富先老的局面更为严峻:中国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的人均GDP只有4000美元,并且处在“421”的家庭格局中,而发达国家步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已达一万多美元。加上老年人在医疗方面的支出远高于年轻人和中年人,迅猛增长的老年群体给养老财政、福利和医疗资源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上述情势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时,必须审慎地选择一条成本低、覆盖广和效益好的道路。社区照顾由于在低成本条件下提供了就近护理、日托、全托等多功能服务,有望成为社会化养老的主流。

  社区照顾的愿景是:一,围绕着社区照顾展开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产品,包括上门护理、日托、全托以及信息服务等;二,营造一个使社区居民和老年人有尊严生活的环境;三,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整合行政、医疗和社区资源,使照顾服务的福利运行与老龄产业形成互动。

  笔者认为,搞好社区养老服务可以缓解养老财政的压力,把“包袱”转化为“红利”。从“开源”角度讲,通过发展养老服务业以及老龄产业链的延伸可以扩大就业和拉动内需。从“节流”角度讲,通过多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普及养生知识以及实施心理健康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进而减轻医疗负担。

  为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需要形成政府、社区和企业多方参与的格局。就政府而言,应当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一批老年研究中心,在多学科研究和老龄产业开发的结合上下功夫。要重视养老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加大对社区相关从业者的税费优惠,在推进护理保险的出台、养老用地、人才培训等方面下功夫。

  现在,国内社区和企业的合作已开始了有成效的探索。一些社区开办了爱老家园,委托养老服务公司经营,其服务内容包括:托老服务、老年饭桌和送餐服务、上门护理等,并展开连锁经营的探索,延伸养老服务的产业链。由此看来,企业在开发服务流程和培育规范的养老消费市场方面将大有作为。

  “老有所养”是中国梦的重要构成。通过社区照顾这样的社会创新一步步解决社会化养老中的问题,“老有所养”的梦想才有望成真。

  (缪 青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老龄问题专家)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首发
·三中全会后纪检人事调整展开 中国进入反腐新阶段
·外国专家谈十八届三中全会:渐进式改革适合中国
·中共打破决策“神秘感”
·张树华:中国堪称“世界改革大师”
·以更大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
·以党的坚强领导确保改革成功
·莫无限夸大“利益集团”的能量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三中全会强调环保 “放心呼吸”不再遥不可及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决定》:顺应经济规律的重大突破
·负面清单全面推开 中国35年投资审批管理或终结
·美华媒评三中全会经济变革:彰显大决心
·徐绍史: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