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新闻大陆 聚焦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 媒体评论
十八大以来投融资体制改革述评
华夏经纬网   2013-11-08 15:24:10   
字号:

    激活社会资本 释放市场能量——十八大以来投融资体制改革述评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记者刘诗平 赵晓辉)从铁路工程建设和铁路企业改制重组对民间资本开放、到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从部署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激活社会资本为重点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市场能量得到强有力释放,并卓有成效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改革新突破:进一步激活社会资本

    “十八大以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成为决策层和各界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影响着未来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政府体制创新的核心内容。”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杨涛说。

    今年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抓紧清理有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推动民间资本有效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

    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强调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同时向地方和社会资本开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等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这是我国关键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的重要信号,也将对缓解铁路建设资金紧张起到积极作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说。

    在金融领域,国务院办公厅7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对此,曾提议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办民营银行的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表示:“这是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一个重大突破,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更多的民营银行参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必须把制约民间投资的‘弹簧门’卸掉、‘玻璃门’打碎。”

    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强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确保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这有利于形成多元主体的市场结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运营效率,也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

    “十八大以来进行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围绕促进经济转型、改善民生推进,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效果明显。”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说。

    改革“阳关道”: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

    我国经济活力受到制约,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原则,制定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今年以来,以简政放权为主线,以取消、下放投资审批事项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投资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

    当前的改革,正是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进一步明晰政府和市场的定位,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减少投资审批事项,是投资体制改革迈出的关键步伐。专家指出,在保障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进社会资本,将为经济转型发展带来重要推动力。在投资领域应把更多投资决策权交给市场主体,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策投资方向。

     改革“进行时”:继续全面深化

    “即将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全社会对此高度关注和期待。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将会逐步引导经济社会向稳健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轨道上转变。”郭田勇说。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撰文指出,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引导其立足小微金融的市场定位。一些民营企业也在跃跃欲试申请筹办银行。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央相关部门的举动和市场反应均显示,民间资本正在逐步有效地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

    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积极有序推进,着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也将更有利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减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专家指出,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更有效地激活社会资本、释放市场活力,有效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依然有待于最大限度地取消和下放核准权限,有待于进一步细化鼓励民间投资实施细则。

    人们期待,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减少行政审批、落实扩大民间投资准入等方面有更加实质性进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十八大以来民生保障制度改革述评: 兜底线、促公平
·十八大以来金融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十八大以来行政体制改革述评:简政放权转变职能
·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
·解析十八大报告社会建设 资源机会公平配置是关键
·扫除干部作风关键要增强行政执行力
·解读:怎样理解中国将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解读十八大报告:捍卫国家主权 决不屈服外来压力
·评论:为什么中国道路能避免西方式发展弊端?
·媒体论贯彻十八大精神:以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不等于漂亮中国
·舒天烈:让“裸官”赔了夫人又折兵
·营造法律至上的法治环境
·机构改革不必强求舆论的满堂彩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