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新闻大陆 川台心手相牵-512汶川地震五周年网络爱心田园 纪实报道
台湾夫妇刘克璜彭亚南 三年投身爱心家园义工服务
华夏经纬网   2013-05-15 08:08:04   
字号:

    同胞大爱在这里闪光——台湾夫妇刘克璜彭亚南 三年投身爱心家园义工服务

    (《两岸关系》杂志社驻四川记者站邓明明)

    在5.12震灾台胞援建项目中,都江堰“爱心家园”安置小区无疑是其中的亮点,在项目建成投用后,全国台企联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义工服务,主要针对推动整个都江堰地区的社会关怀工作。来自台北的刘克璜、彭亚南夫妇就是义工中的一员,他们从心理辅导、社区服务、文化建设、创业扶持、义工招募与培训等工作入手,举家迁居成都,书写了两岸同胞大爱的感人一页。

    在都江堰市雅泉路的一间160平米的活动中心,我们见到了刘克璜和彭亚南夫妇忙碌的身影,这对40多岁的台湾夫妻两年前卖掉了在台北的房子,一心一意在这里做义工,他们主要从事社区服务和心灵重建,失亲、特困儿童及孤寡老人是他们服务的重点。

    说起三年来在爱心家园最深刻印象,刘克璜介绍道,“5.12”汶川特大地震使一些孩子失去了亲人,导致心理障碍、性格孤僻,甚至有了辍学的想法。针对这一部分孩子,义工们通过谈话聊天、邀请参加社区文艺活动,开导他们走出阴影,并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耐心细致的工作和全情的感化、教育,让孩子们重归课堂,也加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

    说起这两年帮助过的孩子,刘克璜夫妇显得很开心。13岁的都江堰男孩小飞(化名)性格孤僻,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看光碟。“去年刚接触他时,跟他说什么他都没反应,能‘嗯’一声就不错了。”刘克璜回忆说,通过鼓励他来爱心家园参加活动,小飞逐渐开朗了,还在今年的母亲节主动出演了一场戏剧的主角,表达对母亲的爱。台下,小飞妈妈激动地拉住志愿者的手说:“谢谢你们,让我的孩子又活过来了。”
爱心家园安置项目建成后,已有560余户受灾家庭入住,其中大部分家庭的年轻人都出去工作,老人孩子居多。每周三、周五,爱心家园还组织附近川农大的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到社区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课业辅导、夏令营、节庆活动等,对这些孩子提供帮助,让他们重塑生活信心;对社区内身体残疾、或孤寡老人开展送餐服务,经常与他们谈心,真正做到了贴心服务;组织社区文艺团定期开展文化、健身活动,让社区的每一个人都能参与进来做做健身操、参加社区文艺活动,既锻炼身体、又愉悦身心。让这些留守的小孩和老人能够快乐、舒心的生活。

    彭亚南说,灾后心理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坚持做,而且还要组织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长期面向社会和附近高校招募义工。

    当记者问到他们在台湾的亲人时,刘克璜说,自打算到都江堰爱心家园,我们家人都十分支持,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工作,小儿子也跟随我们来到了这里,就在成都读书。母亲节那天,和台北80多岁的老母亲微信聊天,她们也很理解我们的工作。

    据了解,爱心家园还未受灾家庭提供“爱心银行”、技能培训和创业孵化服务项目,支持灾区群众创业、发展。

    刘克璜、彭亚南夫妇及其他们的“爱心家园”细致而深入,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了社区群众的心坎里。通过他们的工作,不断的将爱心传递、延伸。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什邡大爱科技"化腐朽为神奇" 环保科技将垃圾变"黄金"
·什邡市洛水慈济初级中学:尚礼向善 以茶养心(图)
·洛水中心医院灾后重生 台湾捐款促进农村医疗进步
·台湾远东集团捐建亚东小学 打造山区里的现代化校园
·两岸三地爱心汇聚彭州桂花镇 学生食堂提升办学条件
·台湾顶新集团持续援助建学 倾心呵护“美丽的花朵”
·汶川地震五周年:震后文脉续传承 羌风古韵传千秋
·汶川地震灾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震后五年,川台交流合作跨越发展
·携手台湾同胞,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
·汶川5.12地震5周年 新映秀见证灾区重建奇迹(组图)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