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新闻大陆 川台心手相牵-512汶川地震五周年网络爱心田园 纪实报道
四川什邡环保新样本:没有垃圾桶的学校
华夏经纬网   2013-05-13 08:52:24   
字号:

在方亭中学的垃圾回收区,环保太空袋代替了垃圾桶

    5月20日,一座特别的“环保教育站”在什邡市方亭慈济中学落成。在慈济环保志工的指导下,方亭中学以“零垃圾”为目标,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新模式。

    这一模式在慈济洛水中学已有样本:“没有垃圾桶的学校”是当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洛水中学的第一印象。“环保教育站”的落成也意味着,环保理念以学校为起点开始向什邡的各社区渗透。在震后一直留守服务什邡的慈济志愿者看来,这不仅将使什邡人更快地享受到低碳生活,更有利于什邡环保产业、绿色经济的发展。

凭借分类实现“零垃圾”

    洛水中学“没有垃圾桶”的秘密其实非常简单。每个班级对垃圾进行第一次分类,分为纸张类、塑料金属类、不可回收类,每周星期五的“环保日”,学校就将各班级垃圾集中,当地的环保志工前来收运。学校,根本不需要垃圾桶。

    这一模式已在台湾慈济基金会援建什邡的4所学校中尝试推广。负责推广的是一批留守的慈济志工,陈哲霖就是其中一员。他用一个月的现场指导,帮助方亭中学完成了“环保教育站”的建设。

    新建成的环保教育站分为环保人文区、资源回收区、不可回收区。在环保人文区陈列着由废弃物制成的工艺品和环保产品。“4个矿泉水瓶就可以制成一件我们身上穿的T恤,9个塑料瓶就可做成一条毛巾。”陈哲霖说。

    资源回收区则采用台湾学校普遍使用的环保太空袋,引导学生对塑料瓶、废弃纸张等可回收的资源进行分类回收。

    在环保教育站的基础上,方亭中学还在教师中开展环保志愿者培训,以便指导和监督学生对垃圾分类,方便环保志工收运,以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居民“放下麻将做环保”

    在陈哲霖的建议下,方亭中学的“环保教育站”坐落在学校外缘,朝向社区街道的一面,装成了玻璃橱窗。“这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站,也面向社区开放,任何社区居民都可以走进来参观感受。”

    而在洛水镇,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已经自觉加入到环保志愿者的队伍,“用打麻将的双手做环保”。目前,洛水镇已经有49名环保志工。

    志工队伍的壮大,也让环保宣传效果呈现“雪球”效应。许多洛水村民开始自觉回收周边的瓶瓶罐罐、废旧纸盒,每天等待着志工们的收运。同时,每月一次的环保知识培训,也开始从洛水镇逐渐延伸到周边湔氐、冰川、马祖等乡镇。自觉回收周边的瓶瓶罐罐、废旧纸盒,每天等待着志工们的收运。同时,每月一次的环保知识培训,也开始从洛水镇逐渐延伸到周边湔氐、冰川、马祖等乡镇。

    “在台湾,仅在台北就有4500个慈济环保站,每天参与工作的志工多达65000人。我们希望通过当地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将环保理念传递给什邡人民,发展绿色经济,享受低碳生活。”在洛水镇的慈济志工蓝甫琦说。

“城市矿产”中挖出新产业

    与此同时,一个致力于挖掘“城市矿产”的产业梦想也正在什邡孕育。

    在什邡市区与洛水之间的京什产业园内,由慈济基金会投资的“大爱感恩环保科技园”一期已经建成投产。而随着二期工程的投产,“塑料瓶制成的T恤”将在这里变为现实。

    在“大爱感恩环保科技园”的流水线上,一台废旧电视机从塑料后盖开始,依次被拆解出喇叭、调节器、变压器、音箱筒灯等部件,其中的塑料、铁、铜、铝等可利用资源被一一收集。“对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就是开发‘城市矿产’。”台湾慈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一坤介绍,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以处理废电器电子设备200万台,废塑料容器2万吨,使得资源再生化比例可达90%以上,位居世界前列。

    “对于环保产业,最重要的就是垃圾的前端分类,这也是我们在什邡不断倡导环保理念、绿色低碳生活的初衷。”邱一坤介绍,慈济还将在科技园旁规划建设一个大型的 “环保人文教育园区”,引进新的环保技术,提供研发、培训、推广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记者 龙腾飞 文/图)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血浓于水 倾情相助——震后访在川台资企业
·台湾滋根基金参与旺苍县受灾学校重建纪实
·被四川土地“黏”住的台湾援建者
·责任重于山--四川各级台办干部职工全力抗震救灾
·第一时间 我们在行动--四川涉台抗震救灾工作纪实
·消防武警从空中索道救下都江堰遇险台胞
·大爱点燃希望 台湾慈济援助四川灾区纪实
·台湾祥鹤旅行社游客在四川地震灾区获救始末
·记台湾红十字医疗队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医疗救治
·汶川芦山震后“龙门山”仍重点监测
·汶川见证“中国力量”---写在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之际
·“5·12”汶川地震灾区电网重建工作全面完成
·大灾见真情 两岸同胞亲--写在5.12汶川大地震五周年
·台湾同胞援建四川灾后重建项目情况一览表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