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川台心手相牵-512汶川地震五周年网络爱心田园
灾后美好新家园——阿坝州
华夏经纬网   2013-05-10 14:10:33   
字号: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辖马尔康、汶川、九寨沟等13县,幅员8.42万平方公里。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旅游、水能、生物和矿产资源优势明显。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及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阿坝州受灾严重,是四川六个重灾市(州)之一。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对口援建省市和社会各界的鼎力帮助下,阿坝州按照“遵循规律、以人为本、趋利避害、优质高效、加快发展”的思路,坚持科学性、安全性、开放性、地域性、长效性和公开性原则,快速高效地推进恢复重建进程,胜利完成灾后重建的重大任务,灾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超过灾前水平,完工重建项目2854个,完成投资744亿元,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大超过震前,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2012年,阿坝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03.7亿元、增长13.7%,增速居全省第一。如今阿坝大地,经济发展加快,民生事业跨越提升,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群众生活条件极大改变。住房重建全面完成,50万城乡居民入住新居。汶川、茂县、理县、松潘等县重点城镇功能全面提升,映秀、水磨、川主寺、坪头、甘堡藏寨等一大批民族特色浓郁、功能配套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的特色魅力乡镇、精品旅游村寨、幸福美丽家园靓丽面世。如今的灾区,漂亮的农村民居错落有致,崭新的城镇楼宇拔地而起,一个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呈现在世人面前。

  灾区基础设施极大提升。都映高速建成通车,映汶高速快速推进,汶马高速、成兰铁路实现开工。红原机场启动建设,九寨黄龙机场三期改扩建全面完成。汶马、川汶等22条干线公路全面升级。建成农村道路1264条。全州新增公路5500公里,通车总里程达11600公里。受损电站、电网全面恢复,新建输变电线路471公里,水电总装机达445万千瓦。实现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通信保障能力极大提高。全州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项目之多、投资之大、里程之长前所未有,构筑起了阿坝振兴崛起的稳固基础。

  公共服务实现极大跨越。恢复重建学校206所,13万中小学生全部进入崭新校园学习生活。阿坝师专完成异地重建、全面提升。189个医疗卫生机构按期建成,设施设备升级换代。藏羌碉楼和村寨抢救保护工程、国家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藏羌文化走廊建设进展顺利。有效抢救、整理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实现了民族文化大弘扬、大传承。一大批敬老院、村民活动中心等民生设施建成投用,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程度跃居民族地区前列。

    生态恢复建设极大加快。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扎实构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天保二期、退耕还林工程深入实施,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建设公益林26.8万亩,治理沙化3.5万亩。退牧还草300万亩,灭鼠治虫378万亩。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资金4.5亿元,实施重点生态项目45个。兑现草原生态保护奖补资金2.65亿元。若尔盖湿地公园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成莲宝叶则省级湿地公园。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2个,九寨沟县创省级生态县通过专家核查。治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376处,治理水土流失162平方公里。全面落实污染物减排措施,淘汰5户企业落后产能。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和城镇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Ⅱ类标准。

  农牧产业提质增效。立足生态特色优势,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新增耕地2500亩,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达17.8万吨。六大特色农产品产量157万吨,销售收入13.8亿元。种植优质牧草11.4万亩,新建人工打贮草基地54万亩、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场)14个,四大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牲畜出栏率35.6%、商品率25%,肉、奶产量分别达10.4万吨和11.5万吨。新增产业化经营企业13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15家。成功注册“川藏高原”集体商标,并授权23家企业和专合社使用。118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质量安全水平居全省前列。

    工业实现重构新生。实施“北上、聚集、外联”、“扩区强园、一园多点”发展战略,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形成工业集中集约发展新格局,开创了区域合作新路子。积极应对市场不利影响,优化存量、培育增量,新型绿色工业加快发展。深挖水电潜力,年发电180亿度,增长16.3%。及时出台企业生产扶持政策,新增企业用电负荷12万千瓦。推进扩区强园,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户。完成技改投资12亿元,岷江电化尾气综合利用、希望水电氯酸钠尾气深度净化等5个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扶持生态特色产品加工业,名优品牌建设和产品销售成效明显。全部工业增加值81.2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5亿元,增长22.1%。 

   旅游经济增势迅猛。加快全域、全时景区建设,助推旅游拓景扩容、转型升级。九鼎山高山国际滑雪场等景区景点加快开发,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毕棚沟、叠溪松坪沟创4A景区通过省检。积极创建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州,旅游品位不断提升,旅游环境更加优化。成功举办“2012中国乡村欢乐健康游”启动仪式等活动,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加大,客源市场进一步拓展。休闲、度假等旅游形态快速发展,自驾游客达850万人次。九寨、黄龙等精品景区游持续火爆,重建家园游、精品村寨游热度高涨,草原游、红色游人气倍增。2012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亿元,分别增长43.5%和46.1%。在旅游业的推动下,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加快融合,特色餐饮、电子商务和家政服务业等健康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10.4%。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雅安市台湾同胞援建项目情况
·绵阳市台湾同胞援建项目情况
·广元市台湾同胞援建项目情况
·德阳市台湾同胞援建项目情况
·阿坝州台湾同胞援建项目情况
·邛崃市学校灾后重建总体情况介绍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面向公众开放
·彭州灾后重建总体情况简介
·都江堰市情及灾后重建介绍
·大邑县灾后教育重建总体情况介绍
·成都市灾后重建台湾同胞援建项目情况
·成都市灾后重建总体情况
·汶川地震五周年工程抗震设计与新技术研讨会举办
·《汶川地震168小时》纪念汶川地震5周年(图)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