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川台心手相牵-512汶川地震五周年网络爱心田园 援建情况
都江堰市情及灾后重建介绍
华夏经纬网   2013-05-08 15:19:42   
字号:

    都江堰市原名灌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属成都市辖县级市,距成都市48公里,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全市幅员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辖19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99个行政村、44个城镇社区(其中城区有24个)。都江堰市拥有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并先后获得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多顶桂冠。

    2008年5月12日地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都江堰市全域受灾,城区受到重创。共造成全市3091人遇难,105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36.65亿元。全市城乡倒塌房屋面积达461万平方米、受损4126万平方米,特别是中心城区50%以上房屋不能使用,山区、沿山区95%以上房屋毁损,城乡房屋大量毁损。公共基础设施严重受损,三次产业遭受沉重打击,是极重灾区之一。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面临十万居民住板房、十万家庭建住房、十万大军搞建设、千栋危房需拆除、千个项目在施工等异常艰巨复杂的重建任务,都江堰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海及全国人民的倾情援助和关心支持下,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都江堰灾后重建要走在全省前列”的指示精神,围绕“把都江堰建设成为灾后重建的样板和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的目标,坚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取得了重大胜利。

    全面完成了总投资399亿元的1031个灾后重建项目,创造了以“科学规划、市场导向、群众主体、援建支持”为核心的灾后重建都江堰样板。6.1万户农村住房和3.88万户城镇住房全面建成,实现了家家有住房。建成成灌快铁等骨架道路为支撑的“五横五纵一轨”的路网体系,完成65所学校重建,建成以体育场、新闻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规划展览馆为支撑的市级公共设施,以26所乡镇卫生院、155个村级卫生服务站、172个村级活动中心、18个乡镇文化站为支撑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全国领先、全域覆盖、城乡一体的公共资源配置格局全面形成,城乡建设水平提升二十年,创造了两年跨越二十年的奇迹。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10%、12.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53亿元,地方税收12.59亿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12元,均同比增长18%。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大邑县灾后教育重建总体情况介绍
·台湾同胞捐建成都市灾后重建项目情况汇报
·成都市灾后重建总体情况
·汶川地震五周年工程抗震设计与新技术研讨会举办
·《汶川地震168小时》纪念汶川地震5周年(图)
·尔布村“搬”出幸福生活”——汶川地震五周年走进理县
·汶川5.12地震五周年特别节目:多难兴邦 四川坚强
·汶川地震五周年思考:抗震与设计如何完美结合
·汶川地震五周年特别策划:望川,感受生命的力量
·新华网:以谨慎科学态度护航志愿者精神
·油画《悲壮的山河》在渝展出 纪念汶川地震5周年(图)
·64名汶川地震幸存学生带来管乐表演(图)
·汶川震后5年辽宁563名医疗专家支援安县
·汶川地震五周年 林浩携爱心团队演绎《爱之链》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