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川台心手相牵-512汶川地震五周年网络爱心田园 最新报道
尔布村“搬”出幸福生活--汶川地震五周年走进理县
华夏经纬网   2013-05-08 14:51:07   
字号:

  “地震前,尔布村在高半山,村民住在又旧又破的老房子。地震后,那里地质灾害隐患严重,没法再住了,政府就为我们找到新的地基,帮我们盖起了漂亮的新房子,把我们村从山上整体搬迁下来,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说起搬迁后的幸福生活,理县甘堡乡尔布村民王明强满是感激。

  5月5日,记者来到甘堡乡尔布村,真切感受到这个经过灾后异地搬迁重建的村子发生的喜人变化。

  走进尔布村,一幢幢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清澈的自来水流进千家万户,硬化路连接左邻右舍……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映入眼帘。

  走进王明强的新家,记者看到,一栋漂亮的两层小洋楼,屋内装修精致,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为了方便上山种地和进城,王明强在年前还买了一辆摩托车。他告诉记者:“以往在山上,一家6口人紧靠种植玉米为生,生活过得紧巴巴的。”说起现在的生活,王明强津津乐道,“新家”离县城近,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儿子在城里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谈起收入,王明强更是来了精神,掰了掰手指,“一家人月收入能达到5000多元。”他说,这是以前住在高半山上想都不敢想的事。

  理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人罗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异地搬迁的过程中,政府投入力度相当大,全村100余户,共投入600多万元。

  今年65岁的余俊芳是土生土长的尔布村人,她告诉记者,当初说到要搬迁,她还真有些舍不得,“毕竟是住了那么久的地方,有感情,哪是说搬就搬的。”

  后来,村里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把政策给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将村子面临的地质灾害隐患做了说明。面对这样的情况,村民们最终一致同意,全村整体搬迁。

  “搬迁过后,我们住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不仅从外面看上去具有民族特色,里面装修也精致得很。”说着搬迁后的生活,余奶奶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搬迁后,儿子也变了,除了每天回去种地,还老跟一伙儿人讨论什么"立体"的事情,我也不太明白。”

  余俊芳口中的这件事情,其实就是村里正在着力推广的青脆李、红脆李的种植。村长张树青告诉记者,村里打算在果树种植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这样一来尔布村群众的收入还将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我在新闻里看到了,总书记今年四月份在海南省视察工作时说:‘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咱们尔布村的老乡们要奋发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村长张树青如是说。

  遥望搬迁后的尔布村,山上是蓬勃发展的产业,山下是“别墅”式的新房,硬化路修到了群众家门口,正在建的村口大桥将于下月通车。整个村子被青山环抱,被绿水环绕,在阳光下,幸福正在这里蔓延开来……(作者: 杨刚 蔡华 赵原)

 

来源: 阿坝日报 


 

 

责任编辑:虞鹰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汶川地震灾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震后五年,川台交流合作跨越发展
·携手台湾同胞,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
·汶川5.12地震5周年 新映秀见证灾区重建奇迹(组图)
·新映秀见证灾区重建奇迹
·5.12汶川地震五周年图片特写:每个人脸上都笑开了颜
·立敦科技坚守阿坝震灾区 3年产值翻两番创造发展奇迹
·马英九积极参与对“5.12”地震灾区募捐等慈善事业
·“川”震海峡 台湾动员
·台湾明星赈灾义演晚会募集2.2亿新台币
·“5.12”汶川大地震顶新集团爱心关怀实录
·记台胞张文玲“5.12”地震赈灾行
·成都台商平武赈灾行
·帮助同胞 台湾志愿者7进灾区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