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非动态专辑 2004年两岸经贸盘点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风险分析
华夏经纬网   2005-01-12 16:13:50   
字号:

 

台湾有些人质疑:密切而快速的两岸经贸交流可能为台湾整体带来极大的经济风险。所谓的经济风险指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永续发展。尤其是,中国正在经历两种大规模的转型工程:工业化及市场化,因此有太多不确定性存在。

 

经济风险的问题应该是交由台商自己做决定,台湾政府不应该越俎代庖。从纯经济风险的角度来看,其实台商的个别利益应该大过台湾整体的利益。固然台商对外投资可能因经济风险而造成台湾经济实力的损失,但是毕竟对台湾整体影响有限。所以,台商在对外投资之前应该会比台湾政府整体的考量更缜密,否则毕生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不过,因为两岸目前处於敌对关系,难免对两岸通商的经济风险更为敏感,深怕侵蚀台湾的根基。为求谨慎,本文从五个层面分析:中国过去表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评估、对照组(东南亚)的表现、中国的经济发展政策、及国际分工的生产关系。

 

首先,从中国过去的表现来看。中国曾经有几年经济出现成长较低,例如在81年为4.1%89年为4.1%90年为3.7%,但是这些成长率在一般国家来看都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整体而言,中国的经济成长可以算是相当稳定的高成长,从79年到96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0%,从87年到96年(台商大量开始对中国投资期间)的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0.3%。虽然中国在96年达成“软着陆”的经济表现,而且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对中国造成太大的冲击,不过未来的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中国在国有企业、银行体系的改革方面仍充满了相当多的不确定性,甚至危机重重,是值得关注的。

 

第二,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前景的评估。在979月世界银行发表《中国2020》的一系列专书,整体分析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与挑战。这系列专书所得到的具体结论是:中国未来有很多挑战,但它有能力克服这些挑战,将继续维持日後20年的快速经济成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98年发表的专书《中国的长程经济表现》中认为,到2015年以前,中国的每年经济成长率将会降低为7.5%5.5%,其每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成长率将为4.5%,为世界各国之冠,到了2015年中国将与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美国商务部在99年的“各国商务指南”的中国部分指出,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成长带来很大的机会,而且对外国公司而言,机会遍及各个经济领域。

 

这些评估的客观性可以从外资进入中国的情形得到具体的印证:中国自93年以来一直是仅次於美国的第二大接受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中国在97年引进453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如果再加上其他投资及借款,总共引进外资金额高达644亿美元;到97年底,累计引进外资共达3483亿美元。虽然在9798年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在98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仍然增加0.7%,达到456亿美元。可见,国际社会基本上对於中国长期的经济发展远景仍充满信心或抱持乐观的态度。

 

第三,我们可以检验对照和东南亚各国的表现。从79年到97年的平均年增长率,印尼为5.9%、马来西亚为6.5%、菲律宾为2.5%、及泰国为6.5%;从87年到97年的平均年增长率,印尼为7.1%、马来西亚为8.4%、菲律宾为4%、及泰国为8.6%。尽管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成长率在近20年来有不错的表现,但是相较中国之下,显得逊色不少。此外,东南亚经济成长的变动率很大,从79年到97年,这四个东南亚国家共有五次经济负成长的经验。更不幸的是,从977月开始,东南亚各国爆发亚洲金融风暴,经济成长率大幅下滑,甚至成为负值,需要一段长时间才能恢复,对台商在当地的经营影响甚巨。

 

根据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在988月对各国的主权风险评估,中国与马来西亚并列为BBB+、泰国为BBB-、菲律宾为BB+、及印尼为CCC+。根据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在995月所做的主权(长期债券)风险评估,中国为A3、印尼为B3、马来西亚为Baa3、菲律宾与泰国为Ba1、及越南为B1。可见,中国的长期经济风险并没有人们想像中大,更不比东南亚国家大。

 

第四,面对国内经济转型与经济全球化的两股趋势,中国的领导人不断强调追求经济稳定与永续发展的政策,甚至提出以经济安全为核心的“新安全概念”,强调世界各国应该追求和平与合作、建立全球性的开放经济体系。在97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不久之後,中国便答应配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捐助给泰国10亿美元,98年底再承诺透过该组织提供55亿美元援助给受灾的亚洲国家;同时为了避免金融危机恶化,中国领导人一再对外保证人民币不会贬值。加上日前和美国已达致加入世贸的协议,不管中国出於自利或是运用金援作为外交筹码,无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与亚太地区、甚至世界经济局势合成一气,中国已经无法置身事外。

 

同样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也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它的经济发展不仅会影响台湾、东南亚,更会直接波及日本、韩国、美国及欧洲国家。在对中国的累积直接投资方面,台湾占8.2%,与日本及美国相当,虽然此投资额占台湾对外投资总额较大的比例,但是各国所受损害的绝对金额却是一样的,各国的共同利益应该是一致地促使中国采取稳定与永续发展的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也符合中国长远的利益。同时,世界各国也会尽量协助中国渡过转型期与克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

 

第五,在衡量经济风险时,我们必须考虑台商在中国生产的特殊性。在80年代末期及90年代初期迁往中国设立生产基地的台商,基本上都是外销,其外销市场绝大部分是美、日、欧等先进国家。也就是说,台商在中国的生产活动是受到美、日、欧等国的经济景气影响很大,中国经济景气的影响可能有限。例如,中国在98年经济成长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而受挫,但是中国对美国与欧洲的出口却仍大幅成长。台商输美的出口约占中国输美出口的七分之一,所以中国经济成长放缓对台商而言虽然有损失,但是国际汇率与景气对台商的影响可能更大。童振源

 

(作者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高级国际研究学院研究员)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2003-6-6

 

 

责任编辑: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