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香港,台商“中转站” 台商曲线西进
借CEPA取道香港 台资银行继续扎根长三角
华夏经纬网   2004-01-13 12:03:14   
字号:

    ●台湾第一金控(第一商业银行):8家香港银行进入并购视野

  ●台湾富邦金控:不久前购并香港港基国际银行

  ●台湾土地银行:香港分行正在紧密筹措之中

    ●台资背景的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已申请开办深圳分行,开办上海分行的计划将按规定跟进

  苦练内功  自有打算

  ●台湾国泰世华商业银行(原世华联合商业银行)上海代表处:借道香港必须考虑并购成本和业务跟进的实力,世华与国泰控股已整合金融力量加速开拓祖国大陆市场

  ●台湾彰化银行昆山代表处:开办将近2周年,目前已扩充人员正争取尽快升格为分行

  ●台资华一银行上海总部:人民币业务进展明显,正加速在江苏和浙江布点

  ●台资集团的宁波协和银行:继续努力把总部搬到上海

  2004年元旦,《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正式启动。台资背景的香港上海商业银行于2003年岁末宣布申请开办深圳分行。

  已经在上海设立代表处的台湾第一商业银行,更是通过新华社放出消息:母公司第一金控有意并购香港银行,再以香港银行的身份来祖国大陆开拓市场。

  借道香港,台湾银行业开辟了一条终南捷径?此前2年,数家台湾银行煞费苦心在祖国大陆开办代表处苦候晋升分行的机会,白忙活了?

  2002年春开始,最早一批台湾银行祖国大陆设立代表处相继在昆山、上海、北京等地挂牌。然而开张不等于营业,代表处只能进行联络资讯等工作,不能开展任何银行业务。面对祖国大陆金融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尤其是台资涌动蕴含的巨大金融商机,台资银行升格分行的愿望强烈。

  CEPA是变数之一,但似乎还不是最主要的。本报于年关时节探访数家台资银行,听各家路数表露一二。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自今年元旦起,CEPA正式实施。香港银行进入内地市场的资产规模要求降低,设立分行的资产规模要求从200亿美元降至60亿美元。CEPA还降低了香港银行内地分行申请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资格条件,将需在内地开业3年以上的要求降为开业2年以上,在审查有关盈利性资格时,改内地单家分行考核为多家分行整体考核。

  此前已有业内人士预计,将有8家香港银行将借CEPA东风开辟内地业务,而台湾银行业也会赶搭CEPA的便车。

  2004年1月6日,台湾第一金控总经理蔡哲雄向新华社记者称,目前已有8家香港银行进入其并购视野,他们规模适中,可供并购后作为进入祖国大陆的“跳板”。

  该公司所属第一商业银行(简称一银)是台湾第四大银行,已于2003年3月7日在上海正式设立代表处。本报于次日采访一银上海代表处时,首席代表盂敏享的对外发言口径也与总部高层保持高度一致。

  2003年10月,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向深圳银监局(当时尚未挂牌)递交开设分行的申请。该行深圳代表处上周向本报表示,他们正静候批复。该行的控股方是位于台湾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后者持有前者的57.6%股份。上海商银在深圳和上海的代表处已开设数年。

  该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刘国杰在1月8日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内部曾一度热烈地讨论是先争取把深圳代表处升格为分行,还是在上海先行一步,因为按照有关规定外资银行一般只能每年申请开设一家分行。他说,珠江三角洲已有的港台客户资源基础较好,往来深港两地也便捷,所以先选择了深圳,而在上海开设分行也将排上时间表。

  刘国杰说:“我们要把握2006年之前的机会。”根据加入WTO的协议,中国银行业将在2006年向外资开放。

  台湾土地银行上海代表处的一位郑姓代表称,总部正在抓紧开办香港分行。在台湾本地,土地银行曾受惠于当局特别指定为地产专业服务银行的身份。这位代表称:“但这方面的业务优势已经明显减弱,市场瓜分得差不多了,现在的客户资源在祖国大陆,我们在台湾的100多家分行的地产业大客户有很多已经在福建、浙江等地发展,大批台商也在上海置业、投资房地产,土地银行的服务范围也要相应扩大。”

  而台湾银行业最早借力CEPA的案例,则来自台湾最大金控之一———富邦金融控股公司。2003年9月,富邦金控以200亿港元收购香港港基国际银行55%股权。这项收购案不仅是台湾第一宗金控收购境外银行案,也是台湾金融业首次收购香港的银行。

  富邦金控共同执行长蔡明兴当时表示,“富邦金控的着眼点,非只限于港基股权的获得,更重要的是祖国大陆的布局。”

  一位台资银行人士向记者分析,上海商银规模较小在香港转身较易,一银和富邦此前在祖国大陆布点稍稍慢了半拍所以表现激进。而早先一批已经在祖国大陆设立代表处的台资银行,大体上没有改变晋升分行谋求发展的计划。

  彰银、世华修行两年待飞跃

  两年是一个关口。

  按照有关规定,外资银行代表处设立2年以上才有资格递交开办分行的申请。彰化银行和世华银行是最早设立祖国大陆代表处的台资银行,代表处先后在2002年4月、5月开业,目前正努力晋升分行。

  自2002年3月央行正式批准首批台资银行进入祖国大陆以来,至今已有7家台资银行在祖国大陆设立代表处,其中彰化银行1家驻扎江苏昆山,世华银行、土地银行和第一商银3家在上海,合作金库和“中国信托”2家在北京,华南银行1家落户深圳。

  年关将近,彰银昆山代表处首席代表忙于拜访。作为新任昆山台商协会副会长,同时是台湾三大商业银行之一的外派大员,施建安交际繁忙。另一位代表王洪纲告诉记者,代表处最近增加了新的人手,而且这是为代表处争取升格为分行而准备。他说:“在过去的一两年中,台湾银行业改革步伐很大,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和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彰银本部着重改进作业质量,按照欧美流行的做法区分前后台作业,节省成本。这也是为进一步向外扩张作准备。”

  台资银行在祖国大陆开办分行仍需得到台湾当局许可,而2004年岛内“大选”又存在变数。彰银的这位人士则称:“做事在人。”

  2003年12月,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的台湾世华联合商业银行上海代表处把招牌变更为台湾国泰世华商业银行上海代表处。此前的2002年8月14日,台湾地区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国泰金控与世华银行合并。并购的总交易额为1164亿元新台币(折合35亿美元),是台湾历来最大的金融并购案。国泰金控由此成为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市值第四大的金融机构。2003年10月27日,台湾世华联合商业银行正式与台湾国泰控股所属的银行业务合并,原世华联合的钟日迪继续延任国泰世华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现在,该代表处由最初的2位代表增至7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4位台籍代表和3名上海本地员工。

  钟日迪分析说:“并购香港银行也有成本,对此必须有成本考量与相应的实际力量。香港的银行到内地开办业务也有一个周期,也需要从代表处起步才能办分行,打个比方说,小鸡养到大鸡得有一个期待的过程。即使能办分行了也不能不考虑自己的总体实力和业务特长,一下子在大陆布50个点吧?显然不现实。还是要多做一点功课。”

  他说:“我们有信心升格为分行,相信能继续保持在大陆发展的领先姿态。两岸的政治气候总会改观,而且,由民间的力量促成两岸金融交流也是很好的事情。”

  在2004年元月的第二个星期,钟日迪说:“要过年了,拜访客户的活动到下周告一段落。”

  中国银监会在2003年4月成立之时,不少台资银行惴惴不安。至2003年10月所有省级银监局组建完成,台资银行代表处目睹监管机构顺利过渡,不少代表还意外发现老交情、熟面孔,着实庆幸。

  华一、协和、上海商行成另类

  先行者总是另类。华一银行和宁波协和银行被戏称为“偷渡的金融家”。而台资背景的香港上海商业银行有更深的历史渊源,三地“上海银行”已于2003年11月确立了八大重点合作领域。

  华一银行于1997年1月获批成立,同年6月在上海正式开业,是中国第一家由海峡两岸共同创办的合资银行,香港莲花国际有限公司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分别占股份的90%和10%。该行称,莲花国际主要股东包括在大陆拥有长期、大规模投资事业的台湾实业家,以及熟悉国际金融运作的资深银行家。

  华一银行高层人士向本报宣称:“2002年5月正式获准经营全面外汇业务及规定项目下的人民币业务,华一的人民币业务进展不错。”

  2003年2月华一银行苏州代表处成立,2003年4月上海虹桥支行开业。据称,该行今年将在浙江争取开办代表处。

  在宁波出生的台资协和银行则要把总部搬到上海。宁波协和银行成立于1994年,母公司协和集团总部位于香港,而资本方为石化业起家的台湾富豪,在大陆投资也有约20年历史,投资地点尤其集中在宁波和上海等地。

  宁波协和银行向本报称“搬迁申请在2001年就提出来了,上海的金融环境好,而且协和集团在上海的投资项目发展迅速,最近两年因为金融监管法规和机构的调整,以及其他原因而进展缓慢。”

  协和银行的资本规模约为1亿美元。据称,过去的一年中协和银行盈利约为2000万元人民币,继续努力把协和银行上海代表处发展为分行。

  至于香港身份的上海商业银行,其控股方为台湾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另一方面还持有内地的上海银行3%的股份。据称,三家银行计划发行标识和名称相同的信用卡,并取名“上银通”。

  香港上海商业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刘国杰向记者表示,将在监管规则下争取在上海开办分行,这一目标不会因为与本地的上海银行存在资本纽带而放弃。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