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大多数内地城市到香港的个人旅客“自由行”是9月1号方才实行,而早在8月中下旬,大批通过各种渠道南下的内地游客已经遍布香港岛和九龙。晚上10点多的地铁之中,尖沙咀站和铜锣湾站还是人群川流不息。24小时通关的皇岗口岸,即使是夜雨连绵,快11点的时候,出入境的检查大厅里面还有几百人排出十几条人龙。SARS好像从来就没有到过香港一样,各种商店都兴高采烈欢迎内地同胞来消费。香港购物天堂这个称号,又重新焕发了光彩。
除了旅游业和不少商铺喜逐颜开之外,生意畅旺的还有维多利亚港两岸的600多家货币兑换店。“虽然以往美元和很多外币都能够在香港自由流通,但是香港一百多年的历史上,似乎还没有出现过去一个月以来那么典型的‘一城两币’现象。”湾仔一家货币兑换店的许姓经理笑言,从来没有想过一天之内能够有高达6位数的人民币兑换生意。
香港商家的应变能力确实很强。在港九闹市,如今不时可见店铺大书“本店接收人民币”的告示,以扩大市场客源。
因为内地居民香港“自由行”的热度出乎意料,坊间的各类专家纷纷预测,未来香港流通的人民币可能远远高出原来700亿元的保守估计。瑞银华宝公司作了一个测算,假定2002年内地游客增长50%,随后假定每年增长15%,如果内地游客将6000元中的3000元花在香港,香港市场上在2005年的人民币规模会达到1570亿元;如果内地游客将6000元全部花在香港,则2005年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会达到3140亿元的规模。
不过,由于大部分银行现时还不接受商户的人民币现金存款,所以大部分旅客和经营的商户只有光顾街头兑换店。长期负责香港旅行团的旅行社经理赵扬介绍说,“几乎每间店的兑换率都不一样。”以他接受采访的9月7日当天为例,湾仔的港币兑人民币是1∶1.068,而在尖沙咀东部则是1∶1.064,在旺角,这个数字又变成了1∶1.058。
兑换店本身都是小规模经营为主,提高兑换率,一旦数额巨大,就容易衍生金融波动。熟悉中港经济联系的赵扬不无忧虑地指出,事实上,香港特区的营商成本一向很高,租金和工资都贵,“商户如果手持人民币而被迫贵价兑换,无疑有损经济效率,洗黑钱和伪钞则难以监控,则最终此一成本亦必转嫁在商品价格和社会稳定之上”。
在亚洲周边国家,人民币已经畅通无阻。京华山一的投资银行家温天络就有切身感受,他到泰国及柬埔寨出差,发现人民币成了该等地区的硬货币,比美元还要受欢迎。温表示,这里面的金融机会绝对值得香港人和内地金融部门深思。随着大量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香港地下金融业已经“非常发达”,而银行等金融机构还不能开展人民币业务,这无论对两地货币管理部门,还是对资本市场、各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香港是人民币国际化最好的跳板”
“人民币离岸中心在香港的设立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的争论,只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一直支持人民币离岸中心设立在香港的经济学家钟伟态度乐观,“从学术层面,关于香港是否可能成为离岸中心的讨论,无论其看法是肯定、否定还是折中都值得深入下去,以免在政策层面造成轻易肯定或否定的盲动。”
钟伟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思路,就是“新一届中央银行态度积极,他们显然希望人民币在国际化方面有更多的成效。而要达成这样的目的,香港是一个人民币最合适的跳板,而且几乎是惟一的通道,香港市场能够对人民币的走向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香港高度自由的市场机制,廉洁有效的司法和行政体系,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多年积淀的国际金融中心氛围,是内地的上海、北京和深圳在相当长时期内不能企及的,即使是上海引为荣耀的强政府优势,在银行家眼中也可能是某种顾忌而不是引力。”钟伟非常坦白说出他看好的理由,“香港不仅可能作为离岸中心,也可能在内地资金调度、结算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他指出,局限于地方和部门利益去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设立,不是科学和理性的态度。
在中银香港任职多年的巴曙松博士对于这个问题的立场也比较鲜明,他认为,中国内地在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市场化方面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的兴起正好可以提供一个参照和缓冲。
一些学者指出,目前最为敏感的问题是中国内地监管当局可能担心,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兴起是否会对境内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冲击。例如,货币投机者可能会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上积累人民币头寸,进而在相关市场冲击人民币汇率。但对香港金融业有丰富认识的巴曙松认为,这一担心是可以控制的。他提出的方案包括,首先是能够开展这项业务的银行可以从大陆背景的银行以及香港当地的银行中选取,香港和中国内地的金融监管当局必然也会加强对于相关金融机构吸收人民币业务活动的监管,以维护人民币汇率及其离岸市场的平稳;香港金管局可以对离岸的人民币存款规定一个准备金比率,通过准备金以及相关的机制,中国内地的监管当局也能够掌握相关市场上的人民币供求状况。另外,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起步阶段,中国内地的监管当局还可以禁止或者限制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同业拆借,或禁止、限制离岸人民币存款在同一金融机构于香港和内地分支机构之间的调拨使用,以便在起步阶段尽可能减少其可能带来的冲击。
如果说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在短期内还可以由政府的行为主导、由政府有意识地决定前进的速度和方向的话,那么,人民币的国际化、特别是人民币在境外的流动和离岸市场的兴起,则基本上是一个市场需求推动下的自发过程。“香港是否会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给出真正解答的将不是学者,不是官员,不是政府,而是市场。”钟伟说,“我们的努力,不过是非常有限地促进或延缓这一进程而已。”
对于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前景,钟伟的预测是两三年内便可实现。而9月的香港金融界,盛传中银香港已经制订了一份接受人民币在香港存款然后回流内地的方案。如果这套机制能够实现,那就意味着迈开了通向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第一步。(商务周刊/沈谷鸣)
责任编辑:
![]() |
|
共1页 |
![]() |
|
![]() |
![]() |
文章排行 |
![]() |
![]() |
最新专题 |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