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新闻台湾 2017台湾这一年 年终评论
严语:2017年台湾对外关系回顾
华夏经纬网   2017-12-22 12:11:58   
字号:

    

 

   2017华夏经纬网年终专稿(三)     

    严语(评论员)

    2017年蔡英文当局继续奉行“踏实外交”政策,妄图通过“倚美联日抗中固邦”来继续维持和扩大台国际活动空间。在“一中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情况下,台国际活动空间日渐萎缩,对外政策也成为蔡英文执政的重要败笔之一。展望2018年,在岛内地方选举及美日对中国大陆打“台湾牌”等综合因素影响下,两岸在国际场合的竞争或将更趋激烈,甚至有可能成为两岸关系中最大的一个风险点,值得高度关注。

    一、“邦交”版图失去最具观察指标意义的重镇

    2016年6月底蔡英文上台刚刚满月时,就紧急奔赴拉美展开“英翔专案”,专程访问巴拿马,以期能够维系住与巴拿马的“邦交”关系。但仅不到一年之后,2017年6月13日,巴拿马总统瓦雷拉无预警式宣布与台湾“断交”,引发岛内朝野一片错愕。巴拿马与梵蒂冈并列为台湾两个最重要的“友邦”,两相参照而言,梵蒂冈的宗教象征意义巨大,但巴拿马的实质意义更大,台巴“断交”对蔡当局的心理冲击自然也更大。

    更为重要的是,巴拿马与台“断交”,彻底宣告了蔡英文当局“倚美固邦”策略的破产。巴拿马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巴拿马运河一度被美国所掌控,巴拿马也被外界视为美国的“后花园”。蔡当局维系与巴拿马关系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希望能够借助美国的力量来继续推进。在蔡当局看来,美国对巴拿马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台湾只要抱住美国“大腿”,美国就会向巴拿马施压,要求其不与台湾“断交”。

    但现在的事实证明,所有的一切不过是蔡当局的虚妄幻想罢了。美国在处理台湾问题时,从来都是把台湾问题视作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棋子而已。目前特朗普已经公开承诺将会恪守“一中政策”,而且中美需要在朝核等诸多全球性议题上密切合作。在中美关系大局底定的情况下,即使美国对巴拿马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估计也不愿意因为台湾问题来冲击中美关系。所以蔡当局指望利用美国影响力来维持与巴拿马等“邦交国”关系的做法,完全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目前台湾仅剩下20个所谓“邦交国”,其中大部分国家早已对台“离心离德”,台湾整个对外情势也已经岌岌可危。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2018年元旦刚过,蔡英文应该就会展开新一轮的“出访”,紧急奔赴洪都拉斯等国,妄图维系住台湾与这些国家已经摇摇欲坠的关系,防止“邦交”版图的进一步崩裂。

    二、对美关系仅获得美国“象征性安抚”

     蔡英文上台后,完全放弃马英九时期“亲美友日和陆”政策,转而寻求“亲美媚日抗中”,意图站在美国后面来对抗中国大陆,因而强化对美关系就成为蔡英文当局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2017年蔡英文当局继续提升对美关系,通过声称愿意融入美国主导的“印度太平洋战略”、强化对美投资等方式,来博取特朗普政府好感。但整体观察,蔡英文当局对美关系基本上属于“剃头担子一头热”,完全是台当局对美贴靠,而美国的回报多是“口惠而实不至”。

     在政治上,蔡英文被特朗普无情“打脸”。2016年底特朗普胜选后,蔡英文利用特朗普对于台湾问题敏感性所知有限的特点,主动与特朗普通话,被岛内媒体誉为是1979年台美“断交”以来取得的“最大突破”。2017年蔡英文又想故技重施,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故意声称将来有可能会与特朗普进行二次通话。但消息传出后,特朗普在第一时间就马上给予驳斥,表示无意与蔡英文进行二度通话。特朗普的表态,无疑是给蔡英文当头一棒,让其颜面扫地。另外,2017年蔡英文当局还始终念念不忘想邀请美国现任部长级官员访台,以此来展示台美关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最终却无果而终,不了了之。

    经济上,台美“贸易暨投资框架(TIFA)”谈判出现中断。TIFA谈判一直是台湾推动对美经贸关系的重要平台,因而历任台湾当局对此都高度重视。但2017年由于台湾在含有瘦肉精的美国猪肉、美国牛肉进口问题上一直不肯松口,再加上美国相关人士布局没有到位,因而在之前已经连续举行多年的TIFA谈判今年罕见地出现了中断,台湾妄想利用TIFA来强化与美国经贸连接的图谋自然也不可能得逞。

    没有了TIFA谈判作为平台,蔡英文当局苦苦期待的“台美双边投资协定”(BIA)自然也不可能有任何进展。更让蔡英文当局感到绝望的是,本来台湾希望融入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由此来参与到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更重要的当然是要融入到美国所精心构造的“排中经贸体系”。但让蔡英文始料未及的是,特朗普上台后不久,一纸声明就完全放弃了TPP,这也让蔡英文想利用美国来融入TPP的梦想咣当碎了一地。目前虽然日本领头TPP其他11个成员国发起成立了“全面且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但前景如何,外界一直都持怀疑态度,至于台湾能否参与进去,估计连蔡英文自己都心中打鼓。

    军事上,美国“友台动作”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今年6月份,特朗普政府向台湾发起总额为14.2亿美元的首轮对台军售,其中包含“AGM-88高速反辐射导弹”、“MK48重型鱼雷”和“标准二型导弹”等多项具有进攻性能的武器。12月初,特朗普签署“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其中规定未来美国将考虑邀请台湾参与“红旗军演”,并将考虑美台军舰互泊等议题的可行性。同月,特朗普政府在其发布的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在印太战略(Indo-Pacific)的军事章节中,明确表示将兑现“与台湾关系法”中美国对台湾的相关承诺,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以增强台湾反遏制能力。

     对于美国的这些频频举动,蔡英文当局当然高度欣喜,宣称这象征着台美关系“再上层楼”。但整体评估来看,美国对于台湾的这些动作,实质意义有限。以军售为例,特朗普政府的对台军售,其具体内容和金额完全是在奥巴马时期都已经确定好的,特朗普不过是照表操课而已,很难说是体现了特朗普政府的意志。再以“国防授权法案”为例,特朗普在签署这一法案的当日,就对其中的涉台内容等章节紧急做出了一个排除性声明,声称对于这些条款未来是否会执行,将持保留态度。

    特朗普的这种表态,无疑是向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不会接受国会“亲台势力”的压力,更不会随蔡英文当局而起舞。事实上,美国之所以现在有部分势力偶尔向台湾示好,其根本目的并非“真的要为台湾好”,而只是想把台湾作为一个棋子,通过炒作台湾议题来向中国大陆博取更多的筹码而已。

 

责任编辑:黄杨

共3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