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新闻台湾 2015台湾这一年
2015台湾经济又一个寒冬
华夏经纬网   2015-12-25 09:23:38   
字号:

作者 王建民

    2015年,台湾经济发展表现从原先慎审乐观逐渐变为一片悲观,进入一个“外冷内凉”的经济寒冬。在外部经济环境持续不佳、外贸出口显著下降与内部消费、投资动能不足的双重压力下,整体经济表现不如预期,经济增长从“保3”变为“保1”。不过,尽管经济不景气,但民生问题却有所改善,物价平稳,就业增加,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工资与大学生起薪均有所增长,成为经济寒冬中难得的亮点。

    经济增长从“保3”到“保1”

    经济增长是观察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指标。2015年,台湾经济发展表现则是从年初慎审乐观到逐步悲观,预经济增长率持续下修。不论是台湾官方还是民间研究机构甚至境外机构,原本普遍预计2015年台湾经济保持平衡增长,预计经济增长大多在3%以上,但一年来的经济发展表现却与预测有较大差距,经济增长一路走低,第1季度增长4.04%,第2季度增长0.57%,第3季度则出现0.63%的负增长,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也不断下调,尽管,“主计处”预计第4季度经济增长0.49%,全年经济增长预测由8月的1.56%降为1.06%,免强“保1”。不过同,民间观察则较为悲观,认为全年经济增长“保1”困难。从第4季度外贸持续大幅衰退形势看,第4季度经济增长可能难如预期,全年“保1”变得困难,很可能出现“零增长”。台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胡胜正则表示,受到出口持续两位数衰退、投资及消费转弱的影响,当前台湾经济已由数月前“外冷内温”降为“外冰内冷”,今年经济增长虽然仍是正数,但恐难“保1”。目前多家研究机构对2015年台湾经济增长预测在0.60%到0.98%之间,很少超过1%。湾元大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梁国源认为,台湾经济“失焦式成长”未解除,如今又完全陷入“冷锋面滞留”的长期结构困境。

    台湾经济增长一路走低,是由外部经济环境与内部因素共同构成的,呈现典型的“外冷内凉”的局面。世界经济尤其是周边地区经济增长远不如预期,世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大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到7%以下、外贸进出口呈现负增长,外部需求的显著下降,直接影响“外向型经济”的台湾外贸出口及对整体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据环球秀视(GI)机构的新预测,2015年全球外贸出口与进口分别减少11.5%与11.7%。受外部大环境影响,2015年以来,台湾外销订单一直呈负增长,尽管10月份外销订单金额达到425亿美元,但仍较上年下跌了5.3%;11月继续下跌6.3%,预计全年衰退5%。外销订单的减少,就预示着外贸出口的下降。1-11月,台湾外贸出口金额为2584.3亿美元,进口金额2110.4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衰退10.3%与16.5%,预计全年外贸将出现两位数衰退,外贸总额只有5200亿美元左右,较上年减少约600亿美元。其中,11月,台湾对大陆(包括香港)出口衰退达19.6%,对东盟出口衰退19.3%,对美国出口衰退10.9%,对欧盟与日本出口分别衰退6.1%与5.8%,可以说对主要市场出口均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特别是作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的大陆(包括香港),由于受外部需求不振与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影响,需求不足,进口下降,直接影响到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与整个出口形势。其中台湾对大陆出口的主力产品跌幅巨大,资讯及通信产品出口下跌42.3%、光学器材出口衰退37.3%,塑胶橡胶及其制品出口衰退25.9%。这是台湾出口衰退,也是台湾经济由“保3”变为“保1”的重要原因。

    就内部消费与投资观察,民间消费与投资均是低增长,政府投资与消费均是负增长。依据台湾“主计处”8月份的预测,全年民间消费增长3.05%,政府消费则从上年的增长3.69%大幅降为负的1.42%;固定投资预计仅增长1.62%,略低于上年的1.84%,其中政府与公营部门投资均为负增长。实际情况看,民间消费也不如预期,前3季度平均增长2.6%。商业景气指标自年初2月份以来一直呈现持续下滑趋势,10月份商业服务景气指数(ISI)只有92,是全年第一个代表景气“低迷”的蓝灯,也表示内需消费主力商业从温到凉再到冷的变化过程。其中,1-10月商业零售营业额年增长仅0.1%。投资情况更糟,前3季资本形成仅增长只有0.09%。

    面对经济形势的严峻局面,台湾当局在年底前采取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台“行政院”决定对节能家电、电信使用等采取补贴与鼓励旅游、电子商务网购促销等措施,估计政府支出超过50亿元新台币,希望能够鼓励消费,刺激经济。虽然这些措施对遏制经济恶化有一定帮助,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台湾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结构性问题,经济发展前景很难观乐观。2016年,台湾经济有望触底反弹,但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政经环境变数很多,不确定性很高,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台湾“主计处”预测,2016年台湾经济增长2.32%,台湾“国发会”确立的经济增长目标为2.1-2.7%,台湾综合研究院预测(12月初)增长2.06%,澳盛银行预测增长2%,可以说“保2”将成为2016年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

    产业、行业发展表现差异大

    台湾已步入后工业化社会,服务业成为经济的主体,但工业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仍是衡量与观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台湾制造业发展与外贸形势密切相关,在外贸出口形势不佳、外销订单减少的情况下,制造业就会受到冲击。2015年第1季度,台湾制造业出现短暂增长后,自4月开始一路下滑,1-10月,制造业生产较上年同期衰退0.56%。其中10月份,制造业出现6.35%的负增长。其中,半导体产业衰退幅度最大,达到11.58%。台湾工业研究院最新预测,2015年台湾制造业产值将大幅衰退7.36%。其中,除了以内需为主的民生工业维持0.5%的正增长外,化学工业、金属机电、资讯电子等三大工业均为负增长,预计分别下降16.7%、9.2%与0.6%。

    服务业范围甚广,总体表现相对平衡,但各行业或领域的表现也有较大差异。2015年,台湾证券市场表现相对平稳,上市企业家数稳步增加,在2012年突破800家后,2015年(到11月)达到869家。股价指数则是开高走低,年中一度下跌到7000多点,但总体上稳定在8000-9000点之间。不过,股市日成交量与年成交量则持续萎缩,全年成交量约20万亿新台币,相当于大陆股市2日成交量。新台币汇率则呈现先稳后贬的态势。金融业表现较佳,主要银行与保险公司均有较佳获利。反映岛内消费的商业营业额也自3月份开始就一直呈现负增长态势,1-8月商业营业额同比下降2.2%,10月下跌2.5%。

    尽管整体商业不够景气,但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经济出现新亮点。台湾“资策会”产业推广处发布的2015年电商报告显示,2015年电子商务有十大特色:行动电商“夯”,网络金融“火”,跨境电商“热”,实体零售跨足虚拟通路、团购应用在地化发展、大数据当道、新兴服务对暨有市场带来冲击、社会群商务群起争鸣、网购法令松绑与投资价值看好。从2014年开始,台湾电商逐渐朝高营收方向迈进,预计2015年超过6成电商获利,预计全年台湾电子商务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新台币,电子商业进一步增强了刷卡消费基金。2014年,台湾刷卡金额突破2万亿元新台币(2.06),2015年预计达到2.2万亿元,增长6.8%。其中,电子支付占民众消费支出的比率达到26%。

    在近年台湾经济的总体表现不佳与产业发展中,受惠于大陆民众赴台旅游热的影响,观光旅游业一直是一个亮点。2014年赴台观光人数突破900万人次,2015年首次突破1000万次,成为台湾观光旅游业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台湾“观光局”预估,2015年赴台旅客人数为1030万人次,全年观光外汇收入将达到4450亿元新台币,2018年将突破5000亿元大观。其中,大陆民众赴台参访与观光旅游人数在2014年创下398万人次的基础上,2015年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有望达到400万人次。

    房市持续低迷,房价持续下跌,交易冷清。2015年1-10月,台湾房屋交易量(买卖转移栋数)为221448件,较近年来高峰时期的2013年371892栋(房价高点年)少了15万栋。房地产交易市场不景气,出现房屋中介公司大量关门倒闭现象。不过年底前,新房交房热潮带动,房屋转移户数有所回升,全年预计移转房屋达27万户,高于原先预估,但仍创14年来的新低。在岛内房市不景气中,海外置产则有了新发展,预计全年海外置产突破1000亿元新台币。台湾房屋业者网上调查显示,2014年的房市代表字是“跌”,2015年则是“等”,仍希望2016年“跌”,可以说希望房价下跌是台湾民众的普遍心理期待。

    对外经济合作稳步推进

    2015年,台湾对外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一些重要进展。台湾对外投资与吸引外资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对外投资波动较大,一个大型收购投资项目就会改变全年的投资金额。2015年1-11月,台湾对外投资金额达96亿美元,年增长高达41.1%。其中,7月台积电公司以20亿美元增资维京群岛台积电全球有限公司,是拉高对外投资金额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笔汇款是投资还是外汇操作则是不易确定的资金流动。另外,1-11月。台湾批准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为亿美元,年增长9.2%。为鼓励外商对台投资,台湾一直积极对外招商,但由于投资环境不佳,效果并不明显,外商对台投资仍呈现下滑态势。1-7月,台湾批准的外商对台投资金额为23.1亿美元,同比减少6.4%。另外,大陆企业对台投资也非常有限,1-11月,投资项目不152件,年增长31%;但投资金额只有1.43亿美元,年下降56.3%。

    2015年,台湾在推进与有关国家经济合作及签署相关经济协议方面取得一定新进展。

    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谈判于10月初在美国达成共识,取得重大进展,大大增强了台湾加入TPP的信心,希望加入第二轮谈判,美国也表达了支持台湾加入的积极姿态,但能否如愿,双方还面临不少挑战。同时,台美双边最高层级的经济对话管道“台美数位经济论坛”于12月2日在台北召开,双方将针对促进数位发展的法律框架、全球高科技供应链、强化数位贸易能力及跨境数位支付体系、扩大全球ICT连结合作、资料隐私权及线上智识财产权保护等五大议题进行政策交流,以促进双边数位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11月26日,台日经济贸易会议在东京结束,双方签署了《避免所得税双重课税及防杜逃税协定》、《台日竞争法适用了解备忘录》、《强化灾害防救业务交流合作备忘录》,有助于加强台日关系与台日经济合作。事实上,台日经贸关系密切,2014年双边贸易达616亿美元,日本对台投资累计达186亿美元(到2015年9月),居第四大外资来源地。

    11月5日,台湾与菲律宾在台北签署了《渔业事务执法合作协定》,主要包容包括在专属经济海域重叠区域内,双方执法避免使用暴力或武力、建立紧急通报机制与迅速释放机制等。这是一个渔业执法协议,并不是渔业合作协议,其海洋安全合作意义超越了经济协议。12月,台菲召开部长会会议,除推动双方能源与电子商务合作外,争取签署双边投资保障协议与推进全面经济合作协议。

    台湾也积极推进与印度的经济合作。12月初,台湾与印度举行次长级会议,希望能够争取签署投资协议与产业合作备忘录,讨论在印度设立台湾工业区,长期争取签署全面经济合作协议(ECA)。

    尽管台湾当局积极推进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签署经济合作协议,虽然有一定进展,但总体上尽管有限,与预期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华夏经纬网专稿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左秋子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