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非动态专辑 宋楚瑜参访大陆
亲民党由三大力量组成 在台湾政坛占据关键一角
华夏经纬网   2005-05-09 10:01:31   
字号:

    自行成立亲民党

    1999年11月,前台湾省长宋楚瑜与长庚大学校长张昭雄搭档,自行参加2000年的“总统”选举。宋楚瑜因此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但独立参选的宋楚瑜却挟人气,在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大党的夹击下获得466万票,以30万票的微弱差距落选。在支持者的力挺之下,宋楚瑜于3月31日正式宣布成立亲民党,并自任党主席,张昭雄任副主席。由于与国民党系出同门,亲民党与国民党一样同属“泛蓝阵营”,政治理念基本相同。2000年连战出任国民党主席,在党内修正李登辉路线,清除李登辉的影响。连宋两个竞争对手又开始联手,共同对抗由民进党和“台联党”组成的“泛绿阵营”。

    力量有三大块

    亲民党的基本力量由三块组成。第一部分是国民党、新党及部分无党籍的拥宋“立委”。2000年成立的亲民党一举夺得“立法院”46个席次,本届“立委”选举席次大幅萎缩,但仍拥有35席,稳坐“立法院”第三大党团,这也是亲民党与国、民两党相抗衡的本钱。第二部分是宋楚瑜当台湾省长时的“省府团队”,包括前省府秘书长蔡钟雄、副秘书长马杰明、前省府发言人秦金生等,他们长期跟随宋楚瑜,是亲民党内最为稳定的力量。第三部分是国民党、新党的“民意代表”,如过去的“国大代表”,台北、高雄两市的市议员等。

    亲民党刚成立时,支持率高达23%,高于当时国民党的17%,但现在该党的支持率已大幅下滑。不过,目前民进党与“台联党”在“立法院”的席次相加无法过半,因此,亲民党成为岛内“政坛三角”的“关键少数”。

    寻找发展空间

    亲民党是宋楚瑜一手创建的。宋楚瑜利用他任台湾省长时掌握的行政资源,在地方广植人脉。从乡镇里长到县市长,多有对宋感恩图报的,连民进党的许多地方官员与宋的关系也非常好,因此许多人正是冲着宋楚瑜的“超人气”才加入亲民党的。但是,随着两次“总统”竞选失利,宋楚瑜在没有行政资源和政治舞台的情况下,个人支持率急剧下跌。“连宋配”之后,宋尽力扮演好连战“副手”的角色,其声望很快被连战超过,亲民党的危机也显现出来。

    首先,缺乏独立鲜明的政治理念。亲民党成立之初就不断宣扬“走第三条路线”,但在民生议题上,5年来亲民党的主张与国民党、民进党的政策区别不大;在两岸关系上,亲民党认同“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主张分三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与国民党的“国统纲领”基本一致;尽管它强调“台湾的未来应尊重全体台湾人的意志”,似乎与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有相近之处,但本质上与国民党相同。

    其次,在组织、人员及财力上都严重匮乏。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在地方上的经营至少有几十年。亲民党成立时间短,又没有凝聚民众的鲜明理念,仅靠宋楚瑜一人的人脉难以为继。虽然党内有不少像周锡玮、孙大千、李庆安这样的“立委”,但是有实力的政治人物并不多,能与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接班人苏贞昌、谢长廷、马英九、王金平等抗衡的更是凤毛麟角。

    其三,与国民党合、分两难。宋楚瑜去年“总统”选举前曾表示,选举结束后将与国民党合并。但是竞选失利,使亲民党在与国民党的互动过程中失去筹码。因此宋楚瑜在去年底“立委”选举之后决定“要走自己的路”,扮演朝野之间沟通的角色,并于今年2月举行了“扁宋会”。

    宋楚瑜想通过走“中间路线”为亲民党定位,在立足泛蓝的基础上吸收近30%的中间选民的支持。但去年底的“立委”选举结果却显示,许多形象好、民调高、标榜中间的独立参选人纷纷落马。这表明,在岛内社会被蓝绿恶斗严重撕裂的情况下,目前岛内还没有除蓝绿之外的第三势力生存空间。只有在岛内朝野和解及两岸和解中,第三势力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来源:《环球时报》 (2005年05月06日 第二版)

 

责任编辑: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