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以特具的语言天赋,以北京土话做开场白,立刻赢得了全场的笑声。
他的整篇演说内容颇广,回顾到中国近代中上惨痛的过去,两岸五十多年的分隔、敌对,台湾的现状等等,但是他最后放眼未来,将演讲题目定在:“世界有多大、中国的机会就有多大。”呼吁大家掌握这个机会,携手同心、脚踏实地、迎接两岸中国人未来的二十世纪。
如果说连战在北大的演说为两岸同胞打开了一扇令人惊喜的和平希望之窗,宋楚瑜在清华大学的讲话则是更进一步,带领大家走到窗外,指点江山看到了一幅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繁荣富足的绚丽宏伟图画。
但是蜗居在台湾的“独派”人士,却对宋先生的演说,有不一样的反应和不同的解读。他们不去看整篇讲稿,一味在字里行间寻找和自己意识型态不吻合的地方。然后以此大做文章,跳着脚反对。
台联党抢先发难,指责宋主席在演说中提到“台独”是一条死路,“台独”从来不是亲民党和台湾应有的选项,话中有语病。因为宋先生不可以代表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来决定台湾应当如何选择未来?
这话实在偏离主题太远,宋主席只在发表他个人及亲民党的看法,并没有也无法为全体台湾人选择政治未来。如今台湾的“独派”掌握了全面“政治正确”的宣传管道,在岛内造成一种法西斯式的强势舆论压迫,任何人只要稍微提到不赞成“台独”的话语,马上就会受到全方位的攻击,对个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民进党秘书长李逸洋也大声批评这次清华演讲,认为宋楚瑜一开始就表明认同“九二共识”,就此而言已经违反了扁宋会的十点共识,民进党将与宋划清界线。然后又指指点点,询问宋先生为什么没有在演说中宣扬台湾的“民主”?
提出这类问题也令人匪夷所思,就事论事,批评某人的演说理应就那场演说的内容来评断,怎么可以扯到演说中没有提到的内涵?那还有个完吗?
凡是听了宋先生清华演讲,或读过他的讲稿的人,都不约而同的会体会到两点极重要也有创见的讯息:
第一、宋先生大声疾呼,不要把“台湾意识”和“台独”二者划上等号!台湾意识是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一种认同台湾的情感,“台独”则是把台湾与大陆彻底割裂的企图。台湾意识曾被“台独”所操纵。
第二、宋主席介绍了经济方面的“台湾经验”:台湾赤手空拳在六七十年代启动了所谓的“经济起飞”,才有今日的成就。中国大陆的崛起则是全球瞩目的必然趋势,如果海峡两岸能够携手合作,互补互助,借重双方各自的经验与所长,短期内就可以达到两岸繁荣的目标,台湾要再创造一次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并非不可能。
这些话让台湾民众听到了,看见了台湾真正可行的愿景,如果两岸的和平安定指日可待,大规模的经济利益就在眼前。习惯性的、歇斯底里或的“恐中恐共”意识,已经造成数十年来不可以量计的两岸人民的痛苦,阻碍了经济发展,这都是没有透过理性思考而产生的反射作用。千万要引以为鉴,可一而不可再。
最具讽刺性的现象是,宋主席必须要渡海远赴北京,在清华大学,透过当地的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他的演说,向台湾民众娓娓道来这两项具体的观点。号称“民主之窗”的台湾,却从不给他机会理性地讲完这番话。在台湾只要他提一两句台湾意识与“台独”有所不同,或者说两岸合作能带来经济繁荣,就会被狂热份子乱批乱咬,变成一场失去理性的叫骂!
两岸的和平还有一段坎坷路要走,连宋二位主席已经跨出了坚实的步伐。像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任重而道远,台湾人民莫不以乐观和期待的心情,静候续来的佳音。(作者马淑静,曾任台湾美林证券公司总经理、台北国际妇女会募款主席)
华夏经纬网专稿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
![]() |
|
共1页 |
![]() |
|
![]() |
![]() |
文章排行 |
![]() |
![]() |
最新专题 |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