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二十多分钟的讲话,大半篇幅是在自说自语:台湾的主权在民,有充分自由与人权,但受到无理政治隔离。有关两岸关系他也以大量言辞指责对岸的武力威胁是恐怖阴影和黑暗势力等。全篇最重要的一句话是:“阿扁愿意主动提议:两岸可以‘九二香港会谈’为基础,寻求虽不完美,但可以接受的方案,作为进一步推动协商谈判的准备。”
其它的建议包括了有“管制武器”、共同研议形成“海峡行为准则”、协商“人货包机便捷方案”。
但是双方如果不能坐下来谈,提什么方案也将沦为隔海喊话,不可能有落实的一天。
人人都熟悉新加坡的“汪辜会谈”,在那次会议中双方达成了历史性决议“一中共识”,或“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不过这个“九二共识”已经被绿色执政团体所否认,说是前“陆委会”主委苏起自己发明的。
就在陈水扁刚刚发表了“双十”演说之后,“陆委会”副主委丘太三立刻表示:“九二共识”是模糊、不确定的,与九二“香港会谈”不同。九二香港会谈就像将三通定位为“两岸航线”一样,是一种折衷说法,亦即台希望搁置争议,主观上认知不同的问题,就不要再扯下去了,双方先处理事务性议题。
丘太三的这段引申为阿扁的演说做了一番注解,即台湾认为可以不提“一个中国”这个政治议题,径自讨论两岸的实质业务。也就是说,你说你的“一个中国”,我继续高唱“一边一国”,以此为基础进行协商。可能吗?美丽的言词一大堆,实质上还在原点踏步。
“香港会谈”究竟是怎么回事?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海协的周宁与台湾海基会代表许惠佑在香港世贸中心会谈。双方在事务性协议中共提了十三项表述“一个中国”原则的文字方案。海协会方面率先提了五项表述方案内容,包括:海峡两岸文书使用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考虑到海峡两岸存在不同制度(或国家尚未完全统一)的现实,这类事务通过平等协商,予以妥善解决。在共同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均提出 “一个中国” 原则,对两岸公证书(或其它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等等。
次日,许惠佑提出五项方案响应,大意是:双方本着“一个中国”,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原则。双方本着谋求一个民主、自由、均富、统一的中国,两岸本着是中国人的事务的原则,进行协商。 在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必须就文书查证或其它商谈事项,加以妥善解决等等。
讨论推敲之余双方并未取得结论。许惠佑隔日再提出修正案:鉴于中国仍处于暂时分裂之状态,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由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两岸文书查证是两岸中国人之间的事务。 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等。
香港会谈并未签署正式文件,但是在“相互谅解”前提下,采用各自“口头声明” 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的立场。十一月三日海基会正式以函件通知对方,同意“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海协副秘书长孙亚夫当天电告海基会,海协充分尊重并接受海基会的建议。”
回顾了“香港会谈”的过程与文字的纪录,令人有不胜今昔之叹!双方虽然没有在正式文件上签字,但是十三项提案无一不是在“一个中国”的大架构之下谋求解决两岸实际事务!事隔十多年依然令人感到当时两方 “存异求同”的努力。“香港会谈”的整个过程一言以蔽之,“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陈水扁的"健忘症"真是病入膏肓!"香港会谈"的过程与论述白纸黑字记录在案,却被扁改得面目全非,硬说香港会谈中没有"一中共识"。 阿扁提出以“香港会谈”为基础推动协商,他肯回到“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吗?肯拋弃“一边一国”?不推动新“宪法”和正名运动了?再回到中国统一的大前提?“香港会谈”的基调和民进党执政以来的政治纲领相去甚远,阿扁又变了吗?
有敏感睿智的观察家指出,陈水扁说这些话主要给美国老板听的。因为军售案年底前通过无望,压力很大,陈先生必须要在两岸关系上表现一下,口头上释出要谈的讯息,把球踢向对岸,美国老大哥就会拍手叫好。果不其然,美国务院立即夸了阿扁两句,说陈水扁的讲话有建设性,提供了创意。此举对于民进党的 “立委”选举也有帮助。但是从陈水扁历来有关两岸的谈话来看,通常只是讲讲,光说不练。这次恐怕也不例外,单看他们迫不及待地把“一中共识”和“香港会谈”分开,硬说香港会谈中没有“一中共识”,其用心可议。(作者马康庄,台湾民意调查基金会秘书长)
华夏经纬网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
![]() |
|
共1页 |
![]() |
|
![]() |
![]() |
文章排行 |
![]() |
![]() |
最新专题 |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