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评陈水扁“双十讲话”
陈水扁"双十讲话"讲给谁听
华夏经纬网   2004-10-15 08:31:44   
字号:

因为阿扁的双十演说”缺乏具体清楚的实质内容,台湾各界的评论与揣测纷纷出笼。

陆委会率先为之厘清做注脚“九二会谈”与“九二共识”不可混为一谈。 根据“陆委会”主任委员吴钊燮的说法:九二年香港会谈于政治议题有大争议,无法达成共识。但会议基础并不影响双方就实质项目展开协商,得到具体协议,才有九三年的“汪辜会谈”。

吴主委的解释与事实不符。 略为翻阅“九二香港会谈”的纪录,会中讨论了十三项方案,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实际事务仅提到两岸公证书、文书查证等,没有具体结论。 会谈结果是双方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之下,采用各自以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达“一个中国”的立场。

称之为达到了“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政治共识,堪称允当,于焉才有汪辜会谈的安排。 九二“香港会谈”并没有谈到什么实质业务。 简言之,九二香港会谈的结果是在口头上达到了“一中共识”。

李登辉随即有强烈的反应,他说:陈“总统”是说“九二会谈”,但马上有人说“九二共识”,我那时做“总统”,九二哪有共识? 大家不要胡说八道,根本没有所谓的“九二共识”。又说阿扁在演说中提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等于在自己骗自己,态度不诚实。 老“台独”辜宽敏认为,向大陆释出太多善意是多此一举。

在一旁拍掌叫好的有“立委”沈富雄,和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沈富雄表示,陈水扁不提“九二共识”而以“九二香港会谈”为基础,用意是要在一中框架下的政治结构之中,包括了“台独”选项,沈委员乐见阿扁回到了务实的“中间路线”。施明德夸赞陈水扁提“九二会谈”很有“智能”,回避了“九二共识”争议,也掩盖了阿扁的自我矛盾。

沈施二君的反应未免过急,目前还不清楚陈水扁所谓的:以“九二香港会谈”为基础的确切意涵是什么? 如果“九二会谈”不等于“九二共识”,是否意味台湾依旧不承认奉行“一中原则”? 回避“九二共识”可以略做喘息于一时,但是台湾迟早还得面对“一中原则”。 想绕过“一中原则”光和对岸谈业务,私下里照旧搞“制宪”,推动“独立”,这事恐怕办不通。 回避“九二共识”,暗渡陈仓搞“独立”,近乎自欺欺人,绝非有“智能”的表现吧!

资深退休“外交官”陆以正认为,那篇演说完全是说给美国人听的。陈水扁半推半就好象要回到谈判桌上的模样,其实全然只为向美国交代而已。扁当局的心底,最希望大陆“砰”地一声把门关死,它就可以向华府说:“你看,我已经尽量释放了这么多善意,是我要谈,而他们不肯谈呀!”

摆出了和平姿态,占尽了释放善意的名声,实际在两岸关系上不肯移动分毫。自民进党执政以来,经过了一千六百多天,莫不天天如是。

在许多华丽的词藻背后,扁当局可能想落实一项业务,即:两岸人货包机便捷化。 这话说来也两三年了,最初是国民党“立法委员”章孝严促成两岸在春节前后,包租飞机载上海一带的台商往返过农历年。 包机还是中途停港澳,单向载客等等,并不能为台商带来太多的方便。试行了一次却难以为继,因为大陆方面提出以后的包机应“双向载客、两岸航机对飞、中途不落地”,台湾拒绝了这个要求。

现在陈水扁以大动作抛出两岸协商的橄榄枝,空话说了一车,想付诸实际行动的只是这春节包机的续集。 因为春节包机已经实施了一次,可行性高。 时机正赶上今年的立委选举,若在年底前动作起来,可以为执政党增添政绩,也就是邀请对岸为民进党助选的意思,如意算盘是这么打的。

“行政院”裁示要“陆委会”研议“复委记”谈判办法,委托民间团体协助政府谈判,两年前大陆提的双向载客、航机对飞、中途不落地等要求,这回台湾全答应,而且希望增加新航点。

台湾的工商界对此的反应很低调,当然愿意乐观其成,航空业旅游界仍在观望,但是行政部门如果拿不出详细的具体方案,一切只是空话而已。有关三通,已经谈的太多太久,工商界只希望;当局这次别再当“放羊的孩子,大声叫喊狼来了,每回都是什么也没见到。(王正方)

华夏经纬网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