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表示“有意降低两岸的紧张与对立”、实际上“却顽固坚持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立场,进一步否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大肆诬蔑和恶毒攻击祖国大陆,肆意恶化两岸关系”的“双十谈话”,在遭到祖国大陆的批判和抵制后,民进党当局一些人纷纷跳出来兴风作浪。
一是继续否认“九二共识”,强调陈水扁提出“以九二年香港会谈为基础”,绝对不是表示接受“九二共识”。“陆委会”负责人声称,“‘九二共识’是模糊、不确定的名词”;“以‘九二香港会谈’为基础重启两岸协商,与惯称的‘九二共识’不同”。“台独”舆论再三辩称,两会“在九二年香港会谈过程,并没有签署任何书面的协议,近年来外界所称的会谈‘共识’,或‘陆委会’前主委苏起发明使用的‘九二共识’,严格来说,只能说是彼此所取得的‘理解’或‘谅解’,或是双方在会谈讨论过程所表达的政策态度而已”,“香港会谈过程所积累的各项‘基础’,应是两岸整体谈判的一环,任何个别表述方案的建议与主张,双方都不能片面加以解读”。显然,“双十谈话”提及的“以香港会议为基础”,只是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一贯坚持的“没有‘九二共识’,只有‘九二精神’或‘九二会谈’”的立场的继续。
二是继续宣扬“一边一国”。民进党当局对此称,早在9月初陈水扁到中美洲活动时就开始宣扬“以前中华民国在大陆,后来中华民国到台湾,现在中华民国是台湾”是一种“巧妙连结”,“既没有抛弃‘中华民国’,可以稳定两岸关系;也没放弃‘台湾’做为主权国家的坚定主张”;“李登辉时代的‘中华民国在台湾’,台湾是地理名词;‘中华民国是台湾’让台湾成为国名或准国名”;“未来即将推动的宪政改造工程,是为了政府良好的管理及效能的提升,为了让台湾成为一个正常、完整、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民主国家”,必须全力推动“制宪运动”,落实“台独时间表”。李登辉也声称,“‘中华民国’不符合台湾现状,甚至会为台湾带来相当大危机,它会让台湾落入‘一个中国’法理陷阱,让中国有藉口向国际社会宣传台湾问题是其‘内政问题’”。“双十谈话”宣扬“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这一赤裸裸的“台独”言论是对台海和平与稳定的严重挑衅。
三是继续煽动对大陆的敌意,把破坏两岸关系的责任推向大陆。陈水扁为安抚“台独”势力,声称大陆的态度“是预料中的事,呒代志(没事),安啦!”行政当局发言人声称,“这是中国过去一贯的反应,也在我方意料之中,但硬头脑不能认识问题,疾言厉色不能化解歧见”。民进党负责人声称,“中国坚持‘一个中国’的谈判前提,无益两岸关系的开展”,对于“双十谈话”的所谓善意,“唯独中国看不到,令人不解”,大陆“才是两岸协商的障碍,是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大陆武力快速扩张对亚太地区和台海局势已成严重威胁的趋势”。台联党声称,“面对中共要‘靠实力’,而非‘释出善意’”;“对大陆释出再多善意也没用,台湾应该加强‘正名、制宪’,因为和平不可能靠卑躬屈膝而来,足以证明台湾不能对中国有丝毫幻想,无论两岸谈判、三通的议题问题都不在我方”。煽动对大陆的敌意历来是民进党当局推行“一中一台”的配套措施。
四是继续打“善意牌”。“双十谈话”的内容之一就是在“一边一国论”前提下,打着“九二香港会谈”旗号,提出了一堆为了宣传但无实际效能的,关于发展两岸交流的“建议”。根据这一旨意,在“双十谈话”遭到海内外批判后,“陆委会”负责人提出了“台湾先向大陆展现和解与开放的态度,与大陆展开事务性协商、与大陆建立‘两岸和平稳定互动架构’,最后与大陆达成‘台湾人民能够同意’的政治关系”的所谓“四阶段和平计划”。“陆委会”还提出了所谓“双轨制”的两岸包机处理办法,“直接委托”民间团体协商并签署协议,或“委托”海基会“复委托”民间团体协助推动协商。行政当局负责人声称,“台湾对两岸协商的议题、时间、地点都不设限,‘一中’也可以当议题来谈”。有关方面还拟定了“两岸人货包机便捷化”计划,提出了“双向、对飞、不落地”三原则,为了解决涉及的公权力问题,台湾方面欢迎大陆派代表来台协商”。
台湾媒体指出,民进党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一直是“没事找事,有事挑衅”,抛出“双十谈话”及围绕这一“赤裸裸的‘台独’言论”提出的种种言行,集中体现了“台独”势力破坏两岸关系的行为规律。
拙劣的欺骗手段
民进党当局借助“双十”前后进行的“台独”活动,只能和以往一样,热热闹闹开场,色厉内荏表演,灰头土脸结束。不管如何气焰嚣张,兴风作浪,只能是自我暴露。
一是新的“台独挑战书”。“双十谈话”讲缓和是假,搞“台独”是真,反映出陈水扁当局自借助不正当手段实现连任以来,在岛内和国际上的“台独”活动逐步升级的不正常轨迹:打着所谓“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不宜在此次宪改的范围之内”的旗号,在宣扬“修宪非制宪”的同时,加大力度推动“公投入宪”和“台独制宪”,强化民众的所谓“国家认同”,进一步谋求通过所谓“宪政”改造,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使台湾成为一个“正常完整的国家”的活动。在所谓“国号”简称问题上大做文章,陈水扁当局声称“我们的‘国号中华民国’,最贴近、真实、最好的简称就是‘台湾’”,只要“大家约定俗成,讲习惯、讲久了,国际社会就会非常清楚”。利用“简称”和“英文缩写”来乱称和瞎称“国号”,以借助所谓“台湾正名”运动作为推动“一中一台”、实现“台独”的捷径。继续推动台湾“参与联合国”活动,提出所谓“2758号决议只是解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国会籍问题,没有解决台湾的联合国会籍问题”为名,声称“未来如果宪改告一段落,可以用‘新参加’的方式申请”以实现其图谋。在宣扬“台独”的同时,继续大肆诬蔑和恶毒攻击祖国大陆,重弹“导弹威胁”老调,攻击中国人民惩罚分裂势力的必要手段是“搞恐怖”,直至发出“你打我一百颗飞弹,我就打你一百颗”以实现“恐怖平衡”的战争叫嚣。为增加“决战境外”、“以武拒统”的实力,加紧推行“军事台独”,全力推动“6108亿军购案”,大规模采购军事装备。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活动,得到了李登辉等“台独”分子的积极配合。正是因为“双十谈话”的“台独”性质过分明显,正是因为“台独”活动过分嚣张,所以决定了陈水扁事前多次提醒人们注意的“双十谈话”,不仅没有取得推动两岸交流发展的任何成果,反而成为又一“台独”记录。
二是旧的“欺骗障眼法”。民进党当局利用“双十”前后发起的“台独宣传战”,从手法上看并无新意,只是惯用的“障眼法”和文字游戏,掩护其背后的“政治圈套”。这一低劣的政治阴谋被戳穿后,又气势汹汹,大肆攻击祖国大陆,一口咬定两岸关系紧张的责任是在祖国大陆,众口一词指斥祖国大陆缺乏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在两岸关系现有格局下,总结过去25年来两岸对峙下交流的经验和教训,有没有诚意和善意只有一个标准,则为是否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只要把两岸往来定位为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只要把“中国人”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摒弃“台独”主张、停止“台独”活动,无论是两岸政治协商,还是实现全面“三通”都可以实现,两岸关系就会展现和平稳定发展的光明前景。“双十谈话”和事后民进党当局关于两岸交流和往来的建议,由于缺乏这一关键点,当然也就失去了意义和可行性。特别是陈水扁所说,大陆拒绝“双十谈话”在他“预料之中”,也就是说他在起草“双十谈话”时,已经把“让大陆拒绝”作为讲稿的政治底线,根本没有让大陆接受的打算。陈水扁预先提示人们要在“双十”发表谈话,要对两岸关系提出重大建议和主张,是为了先声夺人,欺骗海内外舆论,拉拢选票,争取美国的支持;提出“以九二香港会谈为基础”,是为了否认和拒绝“九二共识”;提出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是为了增加“台独”的军事保障;提出发展两岸交流、“人货包机便捷化”,是为了制造两岸关系缓和、岛内民心和社会稳定的假象;提出进行“双向、对飞、不落地”的“包机计划”,是为了引诱大陆同意在拒绝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启动两岸协商;提出与大陆进行事务性协商、建立“两岸和平稳定互动架构”和达成所谓“台湾人民能够同意的政治关系”,是为了绕开一个中国原则,确立“一中一台”的“台独”定位。说实话,陈水扁的“戏码”太不高明。
俗话说“事不过三”,只是4年多来陈水扁不讲诚信、食言而肥的丑闻实在太多了,只要陈水扁一发言,就要引起人们条件反射,怀疑他的诚意所在。此次也不例外,包括许多泛绿军骨干在内的方方面面,都认为“双十谈话”前后的“台独宣传战”又在招摇行骗。既然是欺骗,拙劣又不新鲜的骗术只能带来失败的结果。(刘红)
华夏经纬网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
![]() |
|
共1页 |
![]() |
|
![]() |
![]() |
文章排行 |
![]() |
![]() |
最新专题 |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