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台海评论 2013台海风云录
2013年两岸经贸关系回顾
华夏经纬网   2013-12-24 14:05:34   
字号:

              

 

    作者 张华

    2013年,两岸经贸关系总体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两岸投资、贸易、金融合作和机制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积极务实的进展。

    第一,贸易额不断增大。虽然大陆将经济发展速度下调至7.5%,台湾经济成长率也一再下修,但两岸贸易仍保持了增长态势。目前,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大陆持续是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顺差来源地。根据商务部的统计,1-10月,两岸贸易额达1642.8亿美元,年增长21.1%,预计全年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336.8亿美元,同比上升16.5%;自台湾进口1306亿美元,同比增长22.3%。依台湾方面的统计,1-10月,台湾对大陆出口674亿美元,年增长0.7%;从大陆进口352.1亿美元,年增长率3%。虽然两岸统计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然而总体而言两岸贸易关系还是在不断深化。

    第二,两岸双向投资额持续扩大。2013年,由于大陆经济结构转型、最低工资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台商或加快“返台投资”步伐,或瞄准投资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因此台商对大陆投资呈现持续下滑态势,但大陆仍是台商对境外投资最多地区,占台对境外投资总额的63%。依商务部统计,1-10月,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1640个,同比下降7.2%,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7.1亿美元,同比下降24.4%。依台湾“经济部”统计,大陆同期批准台商对大陆投资件数为359件,同比下降6.8%,批准投(增)资金额70.2亿美元,同比下降21.1%。

    由于岛内过多的限制,大陆企业对台投资虽呈现增长态势,但与大陆每年近千亿美元的对外投资仍然不成比例。台湾方面的统计则显示,到2013年10月底,批准大陆企业对台投资项目455个,投资金额累计8.5亿美元,其中2013年1-10月批准大陆企业对台投资项目113件,同比减少2.6%;投资金额3.4亿美元,同比增长118.4%。

    第三,ECFA推动两岸经贸往来的效益日渐明显。2013年1月1日,ECFA早期收获产品全部降为零关税,双方贸易额、减免关税及核发原产地证书数量持续增加。据大陆海关统计,1-10月,自台湾进口ECFA早收计划产品中,共减免关税5.5亿美元。截止2013年10月底,自台湾进口ECFA早收计划产品累计减免关税约12亿美元。据台湾海关统计,今年1-10月,自大陆进口ECFA早收计划产品中,共减免关税超过5000万美元。截止2013年10月底,自大陆进口ECFA早收计划产品累计减免关税超过1.2亿美元。

    服务贸易早收计划的效益也日渐明显。据大陆方面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底,ECFA服务贸易早期收获非金融领域共有216家台湾企业受惠,合同投资金额9.53亿美元;台资金融机构共40家次受惠;9家台湾会计师事务所获得有效期为1年的“临时执行审计业务许可证”;上映了14部台湾影片。据台湾方面统计,台方核准陆资赴台投资中,非金融企业共有95件,投资或增资金额约1.4亿美元;金融机构共3家,投资金额约1.4亿美元。

    第四,两岸金融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两岸金融合作是两岸经贸合作的先锋队和标兵。一是大陆对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开放力度进一步增大。2013年7月大陆银监会批准首家台湾地区银行(台湾永丰银行)在南京筹设大陆子行,3月还新批准台湾企银在上海设立分行,目前已有11家台湾地区银行在大陆设立了分行,其中6家已获准扩展人民币业务服务物件范围。6月,继2012年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在岛内设立分行后,2013年6月,建设银行也在岛内设立分行。此外,还新增1家(累计3家)两岸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新增7家(累计24家)台湾金融机构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4月1日起,大陆还开放在大陆居住、生活的台湾同胞投资A股。12月10日,大陆4家商业银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在台北同步发行“宝岛债”,规模合计67亿元人民币,在岛内受到了投资人以及业主的追捧,被视为是两岸金融合作新的里程碑。

    二是台湾积极争取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离岸中心。继2012年8月签署“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后,2013年1月大陆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台北分行签署业务清算协议,后者成为在台湾地区的人民币清算银行。截至11月底,台湾地区的人民币结算总金额超过1.22万亿元,其中11月创下单月新高的3319亿元,较今年2至3月成长近10倍。此外,共有64家台湾本土银行和57家国际金融业务分行办理人民币业务,岛内存款余额达到1551.23亿元。

    第五,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化进一步巩固。2013年6月,两岸两会在上海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大陆再度对台让利,承诺对台湾开放80项,而台湾只对大陆开放64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ECFA后续协商四大协议(即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以及争端解决机制,其中2012年签署了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的第二大协议,对于两岸经济交流交往机制化、台湾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由于岛内在野势力“逢中必反”心态作祟,《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正式实施一再受到拖延,这对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11月,两岸在内部分别成立了“两岸企业家峰会”社团的基础上,成功举办了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成为两岸企业家常态性、机制化及战略对话层面的峰会。12月,还在台北举行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第5次例会,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机制化持续推进。

    展望2014年,随着全球及两岸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两岸贸易、投资以及金融合作等方面都会有较好表现,需要关注的是贸易方式与投资结构是否有进一步的转变。在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化、机制化方面,《服务贸易协议》或将在岛内审查通过,《货物贸易协议》或将在明年签署,这将为两岸贸易发展、台湾经济恢复和两岸经济整合增加新的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黄杨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台湾“流浪律师”跨海来求职(图)
·台湾欲缓解经济颓势 应着重发展两岸经贸合作
·2013年经贸大盘点 两岸合作机制化新进展
·时光胶囊之谜: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谁的“礼物”?
·盘点2013年两岸经贸的“加、减、乘、除”
·大陆民众网购台湾水果 菠萝释迦最受欢迎
·解开服贸协议死结:意识型态打结 台湾经济更闷
·大陆电子商务热潮的启示
·台湾只给陆资开了一道“窄门”
·王建民:两岸贸易与投资格局出现新变化
·两岸“三通”五年:音信频 商潮涌 和平创红利
·福建泉州成大陆最大对台小额贸易进境口岸
·苏贞昌对“服贸辩论”有“三怕”
·台媒:马苏辩论不能回避五大问题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