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台海评论 2013台海风云录 问道2014
杨开煌:两岸文化交流如何才有生命力?
华夏经纬网   2013-12-19 09:00:02   
字号:

  (记者 林艳)“推动两岸文化融合”研讨会日前在江苏宜兴大觉寺举行,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教授兼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在会议上发言说,两岸文化交流同文同种的意义在于面对现代化的回应,和面对未来的合作,如此的两岸文化交流才有生命力,才有动力和持续力,也才能在互补之中,展现本质之同,和未来的命运共通性。 

  杨开煌认为,两岸社会最为相似的路径是:都是以中华文化社会去面对西方现代化的冲击时,从抗拒、服从、吸收、调适、转化到创新的漫长演化的历程,这是两岸双方各自保留的珍贵的经验,这也是当今两岸社会要脱离后殖民化社会的困境,必须交流的意义所在。以此角度来看,台湾在两岸文化交流中,有三个自主创新的文化品牌:即服务导向的行政文化、效率导向的市场文化、奉献导向的社区文化,是值得大陆重视的;而中国大陆方面,则是“北京共识”值得台湾严肃对待。 

  杨开煌指出,两岸文化交流的同文同种的意义,不能只恋栈于历史之同,否则其生命力就不断被空洞化,其功能就不断地萎缩,加上两岸文化交流之初的假设有误,故而近廿年的文化交流,除了彰显了方便性和利益导向之外,其需要感,其内在动力也越来越弱,两岸官方虽有心促进,然而推动的功利心态,明显大于文化交流目的,造成越推动对方越有戒心,结果越推越慢,效果难彰。 

  同时,两岸的文化交流在官方层次不应也不能只在文化的表现方法,表现工作上去思考如何交流,因为这是民间的事,两岸官方在文化交流的协议上,重点应在建立交流的规范,及促进价值的交流方面加以思考,以便从治理的角度,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 

  基此,杨开煌也草拟了“两岸文化交流框架协议”: 

  两岸文化交流框架协议〈草案〉 

  一、前言: 

  两岸之主流文化系同根同源,同属中华文化,自1895年以来,各自经历不同的发展,以致两岸文化也各自发展出不同的特色,为此反而增加两岸文化交流之方便性,需要性和必要性。新世纪以来,“全球化”具有极为强大的同化趋势,全世界各民族均努力以自己的方式与之互动。两岸长期在西方现代化的影响之下,中华文化的发展,尤应认真、严肃、思考“在地全球化”的因应之道。 

    两岸当前正值和平发展的黄金时期,正是促进两岸人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增强中华文化复兴的力量,促进两岸文化的共同繁荣,两岸民族的共同发展之重要时刻,两岸本诸诚意善意,平等尊重、面向未来,面向全球化之原则,签订此一协议,以使两岸文化交流得以长期化、机制化、深入化和法治化。 

  二、具体办法 
  
  1.两岸应成立文化交流平台,由两岸主管部门委托相关团体,成立两岸文化合作委员会,专责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2.两岸应针对现存两岸之中华传统文物依所有权、保管权两者区分原则,研商机制化互展。两岸可遵循文物所有权为中华民族集体所共有,保管权属现行保管者所有,为展出顺利,并造福两岸人民,并以交流备忘录的形式,促使各自之相关法律问题暂不作为。 

  3.两岸应鼓励、补助相关团体举办各类呈现文化特色之文化活动,提高两岸民众之文化素养,增进两岸民族之理解和认识。 

  4.两岸应鼓励并保护两岸学者交互进行田野研究,并提供资源、方便及合法之安全保障,鼓励合作研究。 

  5.两岸定期举行中华文化学术研讨,讲座及辩论,提升两岸中华文化之学术研究质量。 

  6.两岸定期举办青年文化营队,互访、学习,提升两岸青年之文化创造力。 

  7.两岸应商讨海外孔子学院和台湾书院具体合作事宜。 

  8.两岸应互设文化代表处,以体现两岸文化交流之机制化、有序化,有利于及时解决两岸文化交流衍生之问题。 

  三、生效: 

  协议后,各依内部习惯之法制,完全程序,并通知对方,即时生效。 

  协议生效后,如遇疑义,由两岸授权代表协商议定。

 

来源:中评社

 

责任编辑:黄杨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