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 专家观点
杨开煌:两岸和平发展 要有和平统一理论
华夏经纬网   2013-03-25 12:28:23   
字号:

  台湾铭传大学教授 杨开煌

  和平发展是人性所需,原本不需要讨论,然而这个议题的产生促使我们思考。重新回顾中共18大政治报告以及刚刚结束的两会进行的一些论述发现,两岸的和平发展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完成国家统一,因此,可以说和平发展是为了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如此,便会出现在最终目标上由于各方对于和平发展的想象和需求不同而产生的某些危机感。

  具体有三个危机感:台湾事实上有些分裂力量,从台湾民调看来,并没有减少,甚至还在增强,这构成和平发展的威胁;二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扮演了什么角色,产生什么功能,这功能是否妨碍中国本身的和平发展;三是观念上的不同,对和平发展能否深化构成了某种程度的紧张。

  怎样去深化,我觉得有些东西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里,应该会考虑到:

  一是,怎样从两岸两会办事处变成两岸办事处,这样才有助于两岸关系。

  二是,怎样做到让两岸学者从政治的探讨变成对话。

  三是,在政治报道中我们提到,对于其他政党的交往、对话和合作,目前在两岸的三大国共论坛中,怎样让国共论坛变成两岸政党论坛,我认为是在深化中必须努力的方向。

  四是,在两岸工作当中,国际空间部分,两岸在从易到难的过程中怎样在时机成熟时寻找一个共同的生存之道。

  五是,在经济上怎样寻求两岸的经贸合作,扩大亚洲地区的经贸合作。

  这些都能使得两岸在深化过程中增加台湾的安全感,增加大陆的自信心。从这些方面着手,我相信两岸关系会逐步朝着深化的道路迈进。

  同时,我们也看到某些挑战和困难,在我们想象的未来关系中,必须不断去克服,去解决,才有可能从巩固迈向深化。

  第一个困难,来自于台湾的安全感不足。这一点主要来自军事和国际空间方面,所以如果在国际空间方面能找出一个共处之道,这比两岸的政治安全更加重要,更有安全感,有安全感才能进行下一步,让两岸关系更进一步。

  另一个危机感来自于我们民族自信心不够。民族自信心绝对是来自于对下一代健康、理性的历史观教育。他们对于历史健康、理性的对待,自然能构建一个和平发展的民族,自然就是一个和平崛起的民族,这对于自信心的增强非常重要。

  我非常欣赏习主席在两会闭会之前24分钟的发言,措辞跟过去完全不同。他说:“这一百七十年我们的民族不断地从挫折中奋斗……”在习主席的讲话里已经没有屈辱感,已经没有悲情作为民族崛起的观点,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重新评价,也值得所有的历史学者在写中国近代史应该以“民族的挫折和奋斗”那样一个迈向现代化的角度作为起点。这样才能真正地相信民族和平崛起。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民族史观,就自然而然能让两岸关系顺着民族复兴来迈向和平发展,我认为在这个部分如果自信心能够增强,自然就能迎接严峻的挑战。

  最后,我认为在发展、深化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严肃的问题,比如这次大会中的第一个议题是“理论和发展”,我认为如果我们没有统一的理论,却从事统一的工作,也许可以放开,但绝对不能消化在“一中”原则下的不同。

  二是,如果没有和平统一的理论,则很难去指导和平发展和和平统一可能产生的关系,和平发展不一定迈向和平统一。我们除了要有和平的理论,还要有和平统一的理论,和平统一回答的是,当对方只要和平,不要统一的时候,我们如何把和平统一和平发展做有机的联系,做必然的逻辑推论。

  三是,理论研究还包括全面性的和平发展,如何把大陆的和平发展、两岸的和平发展、国际的和平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我在前面讲到,台湾的不安全感来自于在国际空间所受到的局限,所以我们在和平发展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思考两岸的和平发展,如何在两岸之间在国际之间的和平发展也能在这样的思路上找到理论上的出路和政策的指导。这样,我相信我们的两岸发展一定能做到大陆所希望的共同和深化。

 

责任编辑:高萌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