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 相关评论
苏贞昌反大陆心意决 谢长廷继续前行
华夏经纬网   2013-03-21 15:46:16   
字号:

  谢长廷派代表出席两岸关系研讨会,尽管他尝试淡化政治色彩,强调此行纯属学者间的交流,但必须说,这项举动不仅有助于确立他在党内民共交流的舵手角色,更进一步来说,在历史洪流的推动下,当苏贞昌选择敌对中国大陆,而民进党有必要打破国民党掌握的两岸垄断时,谢长廷参选下届民进党主席,似乎已成必然趋势。 

  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这几天在平潭举行。届时会场亮点,势必聚焦在谢长廷派出“台湾维新基金会”代表,将如何与新任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互动。但对民进党来说,其真正意涵并非双方在会中说了什么,而是谢长廷在经历了一些风波之后,不改既定态度派三名代表出席论坛。这项举动,谢长廷已是清楚地向对岸表达,“我主张的面对差异、处理差异、超越差异,不是随便喊喊而已”。相信北京看在眼里,不会没有感觉。

  但反观苏贞昌,却是一再地“先承诺、再毁约”。去年,苏贞昌竞选党主席期间,允诺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并宣示要积极与对岸展开互动。然而,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他却利用“反媒体垄断”议题,定调“中资是毒药”;面对钓鱼岛主权争议时,又向日本提案筹组以“包围中国”为核心的民主同盟;近期甚至还向国际社会表示,促进和中国大陆的关系,只是台面上的和平,这对台湾人来说是短多长空。

  种种迹象,都指向苏贞昌“反中”心意已决,“对抗”将是未来一年内民共关系的主旋律。这些看在北京眼里,当然也不会没感觉。
问题是,去年“总统”败选的历史仍殷鉴不远,民进党若不愿在两岸议题上力图振作,2016恐将重演历史。而且,撇开政治算计,当前两岸交流几乎是国民党的专利,民进党站在自己的立场,当然有责任出手打破垄断。

  所以,在无法期待苏贞昌的情势下,被压抑的“交流派”力量,势必将在明年主席选举前爆发,转而寻求有实力替民进党走出两岸活路的人。而谢长廷,则是最可能获得支持的人选。

  必须说,要用何种态度面对两岸关系,是政治领袖经过评估后做出的决定,不容外人置喙。然而,两岸关系日趋密切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谁都无法闪躲,笔者与郭正亮之所以同意出席两岸关系研讨会,无非就是体认到这股历史潮流的变革,才会以“观察者”的角色亲临会场,尝试对两岸发展情势做更精确的解读。

  作为一位媒体人,对于两岸情势都有如此深刻的忧心,更何况是有志于担任“领袖”的领导者?历史潮流已不允许两岸对抗,苏贞昌若无法寻求自我超越,继续紧抱“反中”路线,预料明年的此刻,他的主席连任之战,将面临严峻考验;取而代之的,则会是持续“向前行”的谢长廷。(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吴子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高萌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