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2台海风云录
和平协议勿似天边彩云摸不着
华夏经纬网   2012-12-24 16:24:38   
字号:

    马英九的第二任期即将展开,回顾过去4年的两岸开放政策,虽然步伐不小,成果丰硕,更为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和平发展前景,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两岸之间的乌云并未根本消散,两岸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仍多,不仅有政治的、军事的,短期间更引外界关注的是文化的、社会的与意识型态的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均将最终迟滞台湾快速的崛起与迈向卓越。  

    固然,随着马当局开放大陆民众来台观光,进一步开放自由行,近4年来两岸民众交流,比过去增加许多,但两岸民众文化上更深层次的沟通却付之阙如。在经济上,两岸ECFA的签订与落实,增加了台湾一般民众在两岸交流中获利的机会,也确实丰富了两岸交流的风景线。但这些交流的果实,获利的民众并不普及,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对马当局而言,拼经济一直是“执政”之首务,更大的开放对马当局与台湾一般民众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德政。  

    但回头观察,迄今的两岸经贸投资,大陆企业投资台湾的金额仅达2.72亿美元,对比台湾赴大陆的投资金额,真的是九牛一毛。究竟是台湾没有值得投资之处,还是因为政策的因素,让有意愿的陆资无法投资。试问,如果没有外来的大量投资,台湾地区的经济如何在未来四年腾飞。马当局又如何能够让民众相信,他的确是一个大有为的“政府”,能够真正让民众享有经济福祇的“政府”?

    马当局的优势在于,马英九能够盱衡形势,能够努力稳定两岸关系,能够突破“台独”份子设置的两岸交流鸿沟,能够一心一意的追求两岸和平与稳定,能够扩大两岸经贸的交流与发展。   

    两岸签定ECFA当然是马当局对台湾民众的重大德政之一,马英九连任已证明,加强两岸关系的方向是正确的。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连民进党内部的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要调整大陆政策,否则将永远沦为“在野党”。在台湾这样的主客观形势下,外界无论由台湾民意的角度、两岸关系的角度或是国际形势的角度,都找不出一个足以制肘马当局在两岸政策方面开大门、跨大步的强力因素。  

    但是,近来马当局透露出来的某些讯息,却让外界相当忧虑。马当局对两岸开放政策仍然瞻前顾后,可以扩大开放的仍然谨小慎微,值得进一步深化的则推三阻四,冷战思维充斥在相关行政部门内部,若依这样的思维,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与向上提升,外界对马当局将难有期待。只是,一旦马当局失去了勇于在两岸关系上大开大阖,在两岸交流中推动利台利民的政策执行力,马当局未来4年可以让外界期待的还剩下什么?马英九第二任期建立历史定位的努力,还会有什么想像空间?

    就举迄今出现的最简单的例子,不说外界看不到马当局已下大决心开放陆资来台,也看不到有意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更看不到落实海协会、海基会互设办事处服务民众,甚至连微不足道的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外界也看不到马当局有一丁点的决心予以实现。至于两岸之间的和平协议或军事互信等等的协商,这些更高层次的议题,那就更是天边云彩,看得见摸不着。  

    两岸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存在着很大的互利双赢的空间,够让马当局在未来四年戮力落实,相信两岸主事者也未具体规划相关政治性协商的议题。马当局若能着眼于提升台湾地区的竞争力、增进民众的生活水平,弥补过去李登辉、陈水扁“锁台”近20年带来的经济停滞与观念落后,台湾社会必会出现很不一样的面貌。而核心就是,马当局应该在两岸政策上开大门、跨大步。  

    两岸更大幅度的开放,是台湾多数民众之所欲,马当局应该铭记在心,没有更开放的两岸政策,外界不相信马当局在未来4年会有什么更大的做为。这不是那一个领导者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台湾地区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战略思考问题。陈水扁的八年台湾怎么样?大家都看到了。马英九的八年台湾会怎么样?大家正在看。(评论员 俞雨霖)

 

【中评社】

 

责任编辑:左秋子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