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2台海风云录 扫描-滚动图片
林毅夫细述4年世行历程:早就决定回北大教书
华夏经纬网   2012-12-21 13:53:53   
字号:

林毅夫(资料图) 郑祚声 摄 

    华夏经纬网5月4日讯:担任4年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后,林毅夫将于下月初卸任现职,任满回国。

  他以一本书与华盛顿作别。去年年末,《解密中国经济》一书正式出版,旨在以“局内人”身份解读30多年来举足轻重的经济事件——中国崛起。

  2日,林毅夫在华盛顿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举行座谈,与众多专家读者讨论此书。会后他接受媒体采访,细述4年世行历程。

  就任时机难得

  4年前的5月31日,林毅夫上午出席北大毕业典礼,下午就径直飞赴华盛顿就任,成为世行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

  如今回想,林毅夫坦言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是公认的顶尖职位,作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能够出任此职确是难得的机会,个人的荣幸,“当然还是中国经济发展得好,‘水涨船高’”。

  在他眼中,2008年赴任之时又恰逢全球爆发金融危机,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挑战,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可以“看到很多,想到很多”。

  “在世行可以用国际视野了解危机爆发的背景原因,然后思考应对之策,这对我个人尤其是对经济学家来讲非常难得”,林毅夫说。

  推动世行反思

  带着对中国30多年经济发展的深入了解,林毅夫开启世行历程。4年任期里,西方对中国乃至亚洲经济的种种误读时常让他反思。

  例如,过去30多年,国际经济学界不时预测中国经济何时崩溃,但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崩溃,反而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测中国经济崩溃都是著名经济学家,不能说他们不了解经济理论,关键是他们的理论有没有问题?”

  此外,早年间很多经济学家相信亚洲是最没有希望的一洲,认为非洲比亚洲有希望,拉丁美洲更有希望,结果却是亚洲国家经济普遍发展得较好,将拉美和非洲甩在身后。

  林毅夫说,这些误读让他联想到世行,进而推动后者反思,因为“世行的目标一直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多年来取得不少成就,但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

  早就决定回北大教书

  今年3月,林毅夫在任内最后一次访问非洲,世行在官方新闻稿中称,6月1日任期届满后,林毅夫将返回他参与创办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日林毅夫一口证实此事:“回国后还是去北大教书,已经决定了,我来之前就决定了。”

  展望即将“重启”的北大生活,林毅夫说4年前自己以了解中国经济为主,即使试图了解世界经济,也是从中国视角出发,而今可以站在世界经济舞台,带着中国过去积累的经验了解世界。

  “我在世行这4年,看到全球经济从繁荣鼎盛到突然爆发危机,我想回国会后会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也可以帮助国内学者及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国外的经验教训。”林毅夫说。

 

责任编辑:左秋子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