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2台海风云录 视线九二共识二十年
“九二共识”巩固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
华夏经纬网   2012-12-19 13:32:42   
字号:

     今年是“九二共识”二十周年,近日海峡两岸通过举办研讨会等方式共同纪念“九二共识”二十周年。1126日下午,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九二共识”20周年座谈会,回顾“九二共识”走过的二十年历程,并对下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行了展望。应当说,“九二共识”不仅在过去二十年两岸关系发展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而且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巩固和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的重要基础。

     回顾二十年来两岸关系走过的曲折历程和近四年多取得的重大进展,1992年两岸海协、海基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对于两岸建立基本互信、开展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49年以后,尽管两岸分隔对立,存在着深刻政治分歧,但双方均长期坚持一个基本立场,那就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九二共识”的核心,就是确立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一共同认知,由此明确了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两岸应当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进行平等协商。确立这一核心,不仅符合客观事实,也符合双方各自规定,同时使两岸可以暂时搁置难以解决的分歧,构建彼此最基本的互信,进而打开交往与对话的大门。

     近四年来,两岸双方正是基于一个中国原则,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领域交流相继展开,且不断深入,不但结束了多年来两岸关系紧张对峙,开启了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而且目前已经进入了巩固深化期,两岸18项交流合作协议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切实的福祉,两岸大合作、大交流的局面已经形成,且不可逆转,这是两岸广大人民之福。二十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充分表明,坚持“九二共识”,认同一个中国,两岸就可以展开平等协商,取得丰硕成果,造福两岸同胞。否定“九二共识”,不认同一个中国,两岸协商就难以进行,台海和平就会受到严重冲击,已有的协商成果也可能付之东流。

    目前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但两岸对于“九二共识”的认知、认同和维护却并非一帆风顺。马英九始终强调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海峡两岸“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113日在国民党第18届第四次中评会上马演说时再次表示,将在“一中各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双方和平与繁荣。马当局虽认同“九二共识”,但与大陆方面强调的重点显然有所不同。

     两岸本应在“一中”原则基础上,实现政治互信的不断增强,在认同一个中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近,最终达到趋同的目标。然而多年来两岸在“一中”原则基础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走势。大陆方面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向“一中”的方向迈进。而台湾方面却着力于“求异”,始终坚持“不统、不独、不武”方针。特别是马当局始终强调“一中各表”要重于“两岸一中”。马英九强调“中华民国”的政治主体性,不断强调要扩展所谓“国际空间”,实行“活路外交”,显现出在巩固两岸政治基础的努力方向上具有比较明显的“独台”化倾向。

     今年马英九实现了连任,本应在两岸关系上有大刀阔斧的作为,但受制于台湾经济发展及内政改革的压力以及在野党一如既往的反对,马在两岸政策上不进反退,显示出更加保守的态势,甚至对于两岸学术交流也公然采取阻挠的态度,人为为两岸关系降温。对于陆企赴台投资以及陆生赴台就学、陆生健保案等两岸议题,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些都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造了诸多障碍。另外,民进党一再以“倾中卖台”为由进行反制,马当局一遇到在野党反对便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面对各方普遍关注的两岸和平协议问题,马英九一再强调两岸经济合作要大于政治对话,并称目前两岸已经签署的合作协议都是广义的两岸和平协议,对这一议题采取了刻意回避的态度。马英九对未来两岸政策列举了三项主要工作,包括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这些都是两岸经济合作和交流议题,却并没有包括两岸政治协商议题。显然,马英九已经将两岸政治协商,包括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签署两岸和平协议等政治议题排除在外,剩下的三年多任期内,只经济、不政治已经成既定方针。

     另外,岛内的政治环境也为台湾民众进一步认清“九二共识”本质、进一步推进两岸和平发展制造了很多不利因素。经过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期多年来对两岸互信基础的破坏,以及民进党对“九二共识”的曲解和攻击,“九二共识”的含义在岛内发生了偏离和窄化。主张“台独”的民进党直到今天都还否认“九二共识”的存在,甚至于最近到大陆访问的谢长廷都不承认有“九二共识”。加之马当局一味强调“一中各表”,着力强调台湾的主体性,让更多的台湾民众对“九二共识”的真正内涵越来越模糊,不清楚、不了解,甚至只将其作为一种政治口号,或者仅仅将其作为国民党两岸政策的一个部分,而不知道“九二共识”是两岸协商,增进两岸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对于两岸实现和平稳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应当说,“九二共识”的重大意义在于构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的达成,直接促成了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推动后续协商取得进展,为两岸建立制度化协商与联系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6月,两会也正是在相互致函重新确认“九二共识”之后,才得以恢复中断近10年的协商,进而相继签署18项协议和达成多项共识,解决了诸多事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提升了两岸交往合作的制度化水平。

     特别是近20年来,“九二共识”已经发展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明确宣示双方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奠定了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20085月之后,两岸双方再度确认坚持“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之所以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取得重大进展的首要关键。

    从2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来看,“九二共识”经受了数度考验,逐渐得到两岸主流民意支持,日益具备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两岸同胞从两岸关系曲折发展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九二共识”的实质内涵和重要意义,从共同享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中越来越直接地感受到“九二共识”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更加珍视来之不易的两岸和谐、稳定、发展、繁荣,更加珍惜关乎自身利益的和平红利,这是目前岛内认同和支持两岸和平发展主流民意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也是未来两岸关系得以不断发展的强大民意基础。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九二共识”就没有今天稳定、祥和、发展的两岸关系。今天,“九二共识”走过了整整20年,但是其保证并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作用非但没有终止,今后反而将愈加重要。两岸双方都有责任、有义务将“九二共识”进一步维护好,在其确立的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领域交流,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探讨国家尚未统一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协商和安排,不断深化和巩固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造福两岸人民,在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我同飞)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黄杨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