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第十届两岸关系研讨会 相关报道
民进党三子成“破冰之旅”急先锋
华夏经纬网   2012-03-19 16:33:01   
字号:

    作者 富权

    民进党三位青壮年策士罗致政、董立文、陈淞山以“破冰之旅”姿态前往大陆云南腾冲出席第十届“两岸关系研讨会”,不但在台湾方面引发强烈反应,而且在会场内外也引发轰动效应。海峡两岸的记者闻讯后都远道而来,抓紧一切机会采访三人甚至是采取了大包围模式。记者们不但关心民进党三子破冰登陆的意义,还希望能从中探究出未来民共两党联系交往的独特模式。

  中台办海研中心邀请民进党青壮年策士型党员以个人身份出席这个研讨会,可能并非是“早有预谋”,而是紧紧捕捉住民进党发生的一些新变化而临时作出的决定。实际上,这次开会通知,早在二月中旬就已发出,但民进党青壮年策士型党员却是在半个月后的三月初才收找到通知的,而且通知方式也有所不同。两岸四地的学者专家是收到海研中心以公函打印的传真件的,而民进党策士型党员却是收到电邮甚至是电话,还被告知这次研讨会“十分重要”。

  由此,民进党策士型党员猜度,有可能是在陈菊于二月底接过民进党印信时,发表了一番支持民进党员与大陆交流的谈话,而临时作出的决定,以作试探。而且,发出通知的并不止此三人,还包括赖怡忠和刘世忠。但此二人因有其他事务而不克前往,因而民进党三子也就成了破冰之旅的急先锋。

  陈淞山担心会遭到“台独”基本教义派痛骂,而“先下手示弱”。但意想不到的是,民进党内的反应却极为正面,连曾在台南推撞海协副会长张铭清的“一边一国”连线主要成员王定宇,也希望大陆方面要“善待”他们。

  这个“善待”,反映了民进党人的矛盾心态:一方面急于要摆脱困境,希望能与大陆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接触交往,以证明自己并非是“反中”;另一方面,又在大陆方面屡次强调民进党只有放弃“台独党纲”后才能进行民、共两党党际于交流的情况下,担心民进党人前往大陆,会受到冷待,甚至是“被穿小鞋”。

  对此,国台办似是早就心中有数,拿出了比善待还要诚恳的态度。陈淞山13日在启程后,在昆明转机因班机延误未能赶及前往腾冲的最后一班机,被迫在昆明滞留一晚。结果,当地台办予以贵宾式的招待,包括安排优先登机。当装载包括陈淞山在内的港澳台学者专家的班机抵达腾冲机场时,前往机场接机的当地台办人员,逐一询问“是否陈先生”?真是羡煞其他赴台人员!

  14日晚的云南省委、省政府欢迎晚宴,坐在主桌的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黄毅,及国台办负责人王毅、孙亚夫、王在希等逐桌向与会者敬酒,在向民进党三子敬酒时,表示欢迎他们,并声称将会“以礼相待”。后来,民进党三子也主动地到主桌回敬主人,形成了良性互动的融洽气氛。看来,某些民进党人的担心是多虑了。

  看到民进党三子的受欢迎程度,台湾记者戏称他们为“三只小猪”,而大陆记者则笑称为“三个代表”。陈淞山则表示,他更喜欢“三只小猪”,因为在民进党人看来,“三只小猪”是吉祥物,而且凝聚着台湾地区百分四十五的民意。因此,他们虽然是以个人身份赴会,但他们的背后有着百分四十五的台湾民众,因而更有必要趁此机会,向大陆陈述真实的情况,以避免对方误判。

  实际上,以个人身份与会的民进党发言罗致政在15日下午的小组发言就指出,两岸目前最大的风险与危险,不在任何一方的主动挑衅,而在可能的误解、误判,并因此造成冲突。

  民进党也不希望制造不稳定乃至于战争,所以双方“应多谈点可以有共识的地方,少谈点差异的地方”。共产党与民进党应有求同存异的可能性,“两岸和平就是共同的语言”。而由于民进党在这次大选中拥有百分之四十五的得票率,因而两岸问题的解决,就不只是国、共两党的问题而已。共产党要面对民进党的客观存在,民进党也必须面对两岸问题以及共产党的客观存在。罗致政引用了邓小平的一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加上了他自己的一句“互动是增进瞭解的必要途径”。

  而与会的大陆涉台官员也在认真地聆听。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为大陆方面如何更精准地把握好与民进党人接触交流的度,提供了一个好的开端。

  对此,使人大受启发,必须注意到并紧紧抓住目前的一些有利时机,就是一些老“台独”将抵挡不住生老病死的大自然规律,而“天王”们也将因年龄等因素逐渐淡出政治舞台,民进党要与大陆进行交流,将会减少来自党内的阻力;而今后将会占据民进党政治舞台的党人,将会是一批“台独”意识不强,不反对两岸交流,但仍将会坚持“台湾主体论”的年青一代。实际上,“台独基本教义派”大多是曾接受过日治时期皇民教育的人,因而年龄都已偏大,难以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因而其在党内的影响将会逐渐消减。而与之相对比,年青一代的党员正逐渐变成党内政治文化的主流。这些年青人并未受过皇民教育,相反其中不少人曾出洋留学,了解国际形势,知道世界各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态度,甚至还与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有过接触。因此,他们的“台独”理念并不浓厚,只是希望能在维护“台湾主体定位”的前提下,并不排斥与大陆交往交流。甚至其中还有一部份人认为,日后只要多数台湾人愿意与大陆统一,他们也将会接受这一事实,服从主流民意。而两岸和平发展的潮流趋势,也对部分民进党人发生了冲击效应。尤其是大陆的崛起发展,北京的“送大礼”攻势,都看在他们的眼中,也使他们程度不同地分享到实惠,从而促使他们对党的政策走向定位的诉求也有所变化。而民进党自己进行的民调也显示,大多数民进党人并不反对两岸交流。对此,我们应顺势而为。

  文章认为,在与民进党人交往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注意到他们是“选举动物”的特性,他们中多数人只是将“台独”口号作为选举工具,并不准备为实现“台湾独立建国”流血牺牲。因此,他们在登陆时,为了要向党内“交代”,或是为了拉票,可能会在统独立场上说出一些过头话。但只要不是太过份,就应予以宽容。 这就使“吃小亏占大便宜”的道理,这个“便宜”就是争取到民进党较多人的转化,或是分化民进党。现在民进党出现了一些变化的苗头,是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其向正面发展的。在民进党整体未能与“台独党纲”告别之前,也应争取民进党基层人士多些到大陆走走看看。现在中南部的民进党民意代表已有这方面的强烈意愿,应当紧紧捕捉住。

 

【新华澳报】

 

责任编辑:黄杨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