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9月6日以不点名的方式攻击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日前“如果2008年执政,两年内一定实现三通”谈话,说这是非常不对、也是非常危险的。他表示,这一种说法,刻意把无法“三通”的责任完全推给“政府”,同时也把两岸政策泛政治化。陈水扁表示,“三通”目前最大的障碍不在台湾,而在中国大陆,因为大陆坚持台湾必须先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不然一切免谈。
“三通”障碍在大陆,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
为务实推进两岸“三通”,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早在2002年7月曾就“三通”问题发表过一系列讲话,讲话的核心内容就是“三通”不是“国与国”之间的“三通”,可以中性的定义为两岸之间的“三通”,在业务性、技术性商谈中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政治含义,以寻求务实解决“三通”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推动“三通”进程。钱其琛上述关于“三通”问题的讲话在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在台湾工商界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要求台湾当局务实回应大陆的诚意,早日实现“三通”。
随着上海等东部城市的国际货运地位的上升,台湾的转运功能越来越弱,台湾上半年出超减少很多,彰显“三通”对台湾非常重要。
“三通”对台湾本身就作为两岸间很重要的转运中心或两岸经贸发展,对外商利用这样的经贸关系来作营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两岸直接的“三通”,很多外商会逐渐弃台湾而去,直接到大陆去设置营运总部。这对台湾的经济来讲会越来越不利。
两岸间的“三通”成本在于海运和空运,这些成本虽然每年只有几十亿美元。但成本大的是人员往来费用和难以用金钱估量的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东亚区域经济整合如“东盟加一”、“东盟加三”突飞猛进,台湾在这一波区域化整合浪潮中如何防止被“边缘化”,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经济困境,则是台湾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但公认的是,两岸“三通”是防止台湾经济“边缘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5年多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百般拖延开放“三通”,口头上讲“三通”是“必由之路”,要推动“三通”,但实际上做的却是另一套,将两岸“三通”纳入其“一边一国”分裂主张的框架,坚持外国籍船舶可参与两岸航运,将两岸航线国际化。这是两岸“三通”迄今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一句话,台湾当局才是两岸“三通”的最大障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舒均治)
华夏经纬网专稿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