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台海军情 抗美援朝70周年 英雄赞歌
杨育才:奇袭“白虎团”
华夏经纬网   2020-08-19 14:15:48   
字号: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面南朝鲜首都师“白虎团”团旗见证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事迹,其背后的故事被改编为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和电影《奇袭》,其中主人公“严伟才”的原型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

  杨育才,1926年生于陕西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杨育才很快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侦察排的副排长,因机智勇敢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作“飞毛腿”“大力士”“小诸葛”。

  1953年7月金城战役打响,杨育才奉命率小分队执行“虎口拔牙”——突袭南朝鲜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任务。毙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圆满完成突袭任务,为金城反击战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3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育才记特等功,1954年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也授予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回国后,杨育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离职休养后,杨育才积极承担起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社会活动,是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德育顾问,他作革命传统报告的足迹遍及全国,被山东省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1999年5月26日在北京病逝。

  秦巴山区,养家河畔,虎头山前,在杨育才的家乡,至今依然流传着他的英雄事迹,他的革命精神继续感召着当地干部群众。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的原型

  1953年6月,经过漫长的、艰苦的谈判,停战协定即将签订。然而南朝鲜李承晚跳出来了,公开拒绝停战条款。6月17日,李承晚以“就地释放”为名,把2.7万余名朝鲜籍战俘从俘虏营中放出来,将其中多数人强行编入南朝鲜军,并疯狂叫嚣“要单独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一定要实现统一的目标”。

  李承晚公然破坏停战协定,立即激起了全世界的公愤。不管是哪个阵营,异口同声、舆论一致大骂李承晚为“出卖和平的叛徒”、“不负责任的乖戾小人”。甚至有西方国家要求美军撤掉这个傀儡政权。

  志愿军认为如果不惩罚狂妄的李承晚,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停战的顺利实施。金城战役开始了,志愿军20兵团68军203师正面之敌,是南朝鲜军首都师第1团。该团成立于1946年1月,是南朝鲜首批组建的8个团之一,兵员充分,装备精良。因在“三八线”以北的襄阳守备战中一战成名,李承晚亲自授予新团旗——“虎头旗”,从此得名“白虎团”。

  擒贼先擒王,203师决定由607团侦察连组成精悍的“化袭班”,直奔“白虎团”指挥所所在地二青洞,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袭手段,打掉这个不可一世的“白虎团”。

  杨育才组成了一支由12名作战经验丰富的优秀侦察兵组成的小分队,化装成南朝鲜军,每人都配备了手枪、冲锋枪、手雷和燃烧手榴弹,还携带了电台、绳索软梯、破坏剪等特战工具,并配有朝鲜人民军向导。杨育才则穿上一套美军军官制服,化装成美军顾问。

  7月13日夜,战役开始,志愿军万炮齐鸣,南朝鲜阵地陷入一片火海。“化袭班”在我军猛烈炮火的掩护下,急速向南穿插。杨育才边跑边想:只有抓个“舌头”,查问出口令,才能顺利插到“白虎团”指挥所。但他又担心这样会暴露行动,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借着炸弹爆炸的光亮,杨育才清点人数时突然发现队伍后头多了一个人。原来这名“白虎团”的胆小鬼士兵被志愿军的炮火吓破了胆,躲在草丛里装死,看到一对穿着南朝鲜士兵军装的队伍往南跑,就跟在了后面。结果稀里糊涂成了“化袭班”的俘虏。

  从俘虏口中得知白虎团的口令是“古伦姆~欧巴”。在口令的掩护下,“化袭班”几次与敌军擦肩而过,都是有惊无险。杨育才的“化袭班”如13支利箭,飞快地向二清洞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射去。经过层层哨卡,接近了“白虎团”团部。不巧的是,“白虎团”团长陆根洙和美军顾问正在会议室召开作战会议,杨育才将侦察兵分成若干个作战小组,分头对付团部、警卫排、机甲团一部。“白虎团”团部的军官们正在争论不休,突然间几颗冒着烟的手雷扔上了会议桌。

  几声巨响后,侦察兵冲进去,举枪猛射,短短几十秒钟,“白虎团”团部里的几十名官兵大部被歼,团长陆根洙做梦也没有想到,志愿军的炮击刚开始两个小时,他的团部就被端,他自己也当场毙命。杨育才一眼看到会议室墙边有个铁架子,上面挂了面绣着一只龇牙咧嘴的白色虎头的军旗。他上前一把扯下这面绣工精美的旗子,塞进包里。

  “白虎团”团旗就这样成了志愿军的战利品。杨育才率领的“化袭班”在打掉“白虎团”团部后,又一气干掉了附近的油库、弹药库,爆炸声此起彼伏,熊熊烈火映红了天空。杨育才率领的“化袭班”12人,在一个多小时的战斗里,毙敌223人,包括“白虎团”团部97人,并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圆满完成突袭任务,为金城反击战取得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令人称奇的是,“化袭班”包括杨育才在内一共13人,无一伤亡。

    英雄一世,精神长存

    杨育才回到国内后,参加了一些庆功活动,就渐渐离开了公众视线。

    1964年6月,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在京城演出,引起轰动,这时离那场震惊中外的金城反击战已经过去了11年。毛主席在北戴河观看时想起了曾经的战斗英雄杨育才,就问身边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这人还在不在,任什么职务?”肖华回答说:“不大清楚。”演出之后,肖华立即责成济南军区了解杨育才的情况。

    此时,杨育才任师侦察连副连长,正带领战士们在沛县微山湖畔生产基地边生产边训练。年近40岁的杨育才正带领比他小20来岁的战士,在冰冷的湖水中苦练武装泅渡。他担任了10多年的连级干部,毫不计较个人得失,过年过节都到食堂去帮厨,和战士们打成一片。生产基地距徐州师部55公里,每次到师部开会只要时间许可,他总是徒步往返,借此锻炼保持行军能力。

    此后,杨育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等职。1981年离休后居住于济南。1999年5月26日,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逝。在他的追悼会上,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和迟浩田两位将军亲自到场致哀,并且亲自写下的一副挽联“英雄一世,精神长存”,轰动一时。

 

    来源:新华社、抗美援朝纪念馆等综合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丨雪域之巅战旗妍
·捍卫和平的正义之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中韩将交接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抗美援朝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下决心打的战争长考百日 三波两折
·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向社会开放
·锡伯族志愿军空军飞行员那启明:首开全师入朝参战空战纪录
·杨勇:他为抗美援朝画上“完美的句号”
·走近空战英雄王海的“坐骑”米格-15: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鹰
·孤胆守高地 只身战强敌——记志愿军老战士杨树柏
·志愿军一级英雄邱少云牺牲后荣获的锦旗
·陈赓:志愿军司令部的“解围将军”
·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