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台海军情 抗美援朝70周年 英雄赞歌
伍先华:爆破英雄 身先士卒
华夏经纬网   2020-08-18 13:51:43   
字号:

    四川省遂宁市烈士陵园的两排参天柏树旁,坐落着一尊“手抱炸药包,向前冲锋”的志愿军人铜像——这就是抗美援朝战斗英雄伍先华的纪念雕像。每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当地干部群众都会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数百名中小学生在这里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伍先华,1927年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东禅镇,自幼家贫。念了两年私塾后,15岁时被拉壮丁入伍。在国民党军队里,伍先华受尽折磨。1949年12月,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8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伍先华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在1951年4月至6月进行的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伍先华冒着敌人疯狂的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下阵地,又返回战场痛击敌人,打退敌人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同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1952年9月29日秋季战术反击战中,他所在的部队参加歼灭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之敌的作战。为了夺取敌人的720高地,彻底摧毁敌人的火力封锁,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进敌人的坑道,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开辟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伍先华壮烈牺牲时,年仅25岁。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伍先华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同年12月,他被志愿军政治部授予“模范党员”称号。伍先华生前所在班12军100团一营二连三班被命名为“伍先华班”。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伍先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其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降龙伏虎 所向无敌

    1951年3月伍先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伍先华即随部队参加了同年4月至6月的第五次战役。他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把受伤的战友背下阵地,接着重返战场,与另外两个战友一起,打退了敌人三次反冲击,荣立三等功,并被提升为第三十四师一○○团二连三班班长。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结束后,伍先华所在的二连又奉命担负坚守879-2高地的防御任务。二连分成四个战斗小组日夜抢筑防御工事,他奉命担任警戒。他排除严寒、饥渴和敌人枪炮的射击,始终坚守在警戒岗位上,严密注视着敌人的动向。尽管敌人曾先后组织两个连和一个营的兵力疯狂地多次进行反扑,但都未能攻上只有20多名战士坚守的这个高地。在坚守战斗中,他不仅英勇地与敌人战斗,还冒着敌人的炮火和如飞蝗穿梭般的机枪子弹,拼死把受重伤的战友从激烈战斗的火网中背回连指挥所,荣立三等功。

    1951年8月,伍先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伍先华所在部队向北转移,他调到连部照料重病的连长,不久升任二连一排三班班长。在部队修筑防御工事挖交通壕时,伍先华勤动脑,想出先掏空底层,再砸上层的办法,将工效提升两倍。修穿石坑道时,他又找到窍门,使爆破进度由30厘米提升到50厘米。对待战友,伍先华更是表现出春天般的温暖。修工事、劈木柴的斧头不够用,他就让战士们休息,自己顶风冒雪彻夜干。晚上大家睡觉后,伍先华还给战士刮掉鞋上的冰块,烤干湿鞋。战士脚冻,他把袜子送给战士穿,自己却用破布包脚。伍先华带领战士出色地完成了修筑工事的任务,又荣获三等功。

    爆破英雄 身先士卒

    1952年秋天,为了粉碎敌人可能的局部进攻,志愿军开始了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同年九月,朝鲜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反击战即将打响,团长到前沿阵地部署了作战方案。当前战斗地形复杂,关键就是爆破,因为主攻部队要从前沿的坑道口冲出去,而敌人阵地南边有条半截坑道,是他们的排指挥所,火力非常猛,主攻部队和正面攻击部队的前进道路被完全阻挡,不炸掉敌人的排指挥所志愿军就没法攻上去。而排指挥所附近的暗堡多、火力猛、爆破难度大,任务十分艰巨。经过研究,上级领导决定让伍先华所带的三班负责爆破半截坑道。

    9月29日下午5时,战斗打响,他领着班里的党员在坑道里宣誓:“在党需要的时候,愿献出自己的生命。”5时7分,我军炮火延伸,三班分成的两个爆破组向720制高点和半截坑道挺进,完成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务。他刚冲到半山腰,看见720制高点上连闪两道火光,敌人的观察所被我军炸毁,接着又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半截坑道被我军炸开。过了一会,忽然半截坑道里枪声骤起,敌人的枪弹在向凹部,向74号高地山腰喷射。原来是我军实施爆破任务时,敌坑道未被全部摧毁,残存在半截坑道内的敌人还在负隅顽抗。此时,敌人正向720制高点发起了反冲击,敌我两方展开浴血混战,不一会,敌人的反冲击被我打下去。此时,三班只剩下他和罗亚全、周绍丰三人。

    一排长带着三个突击班也被敌人撒下的火力网压在山脚下,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们连续实施了两次爆破,炸掉了敌人两个地堡。这时,我军另一个班已冲上74号阵地,炸毁了敌人的连指挥所——天井坑道。我正面攻击部队已经发起冲锋,然而,却被半截坑道里的敌人重机枪压在凹部不能前进。在这紧要关头,他抱起一捆20公斤的炸药包,翻身冲向火网,冒着敌人的炮火,迅速在坑道移动。突然,一串曳光弹射过来,他一头栽了下去。稍过片刻,只见他咬紧牙关慢慢地向前移动,他被敌人的两道火力夹在中间,始终没能爬过火网,在这紧要关头,为了革命的胜利,他毅然拉燃导火索,象猛虎一般扑向敌人。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他与坑道里的敌人同归于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赓续血脉 做好“伍先华班”传人

    有这样一名战士,他练就了“钢肩”“鹰眼”“铁腿”,入选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战旗方队,肩扛荣誉战旗接受党和人民检阅——他,就是第72集团军某旅一营二连“伍先华班”第34任班长刘政康。

    二连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战争年代能征善战,两次被评为“硬骨头六连式连队”,涌现出伍先华等著名杀敌英雄,和平时期被授予“军事训练先锋连”荣誉称号。

点击看大图

    2018年上半年,刘政康在一次课目示范中右肩锁骨不慎骨折,打了一块钢板和8根铁钉,得知旅里的荣誉战旗将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时,他一再争取,最后几经筛选通过了单位的初选。

    之后的训练非常艰苦,每天高强度训练。合格的标准就是,站军姿数小时不倒,练眼神几十秒不眨,帽线、枪线、手线线线笔直。刘政康因为锁骨上的伤身体总是习惯性的抖动,为了不受影响,他用针倒插在自己的衣领上,动一下便会扎到,让自己时刻保持着挺直的姿态,一站便是一天。

    千琢璞为玉,百炼铁成钢,刘政康与另外两名战友成功“晋级”,带着荣誉战旗,来到了北京朱日和阅兵村。初选到阅兵村才知道,阅兵村有200面战旗,但最后只有100面战旗能够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角逐更加激烈 。

点击看大图

    从清晨到黄昏,在炽热阳光的炙烤下,汗水打湿衬衫的前胸后背,帽檐下的额头与日晒的脸庞产生“色差”,脸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黑白交界线。历经三个多月的训练,他两次获得“阅兵训练标兵”,最终通过选拔,带着单位的荣誉战旗成为阅兵式战旗方队一名光荣的擎旗手。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刘政康终生难忘。“受阅一次,一生光荣。手持战旗,这是一种荣誉,更是对先辈的敬仰,能有幸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成为受阅方队的一员,感到无比的荣幸,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庄严而光荣的时刻,也会把这种阅兵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刘政康激动地说。

 

    来源:新华社、大河网等综合

 

责任编辑:胡光曲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丨雪域之巅战旗妍
·捍卫和平的正义之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中韩将交接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抗美援朝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下决心打的战争长考百日 三波两折
·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向社会开放
·锡伯族志愿军空军飞行员那启明:首开全师入朝参战空战纪录
·杨勇:他为抗美援朝画上“完美的句号”
·走近空战英雄王海的“坐骑”米格-15: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鹰
·孤胆守高地 只身战强敌——记志愿军老战士杨树柏
·志愿军一级英雄邱少云牺牲后荣获的锦旗
·陈赓:志愿军司令部的“解围将军”
·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