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首先绿营方面指通过的这一版本“违宪”,而“行政院”又有权提出复议,因此,“公投法”可以说并未尘埃落定,大陆不能太多表态。其次,目前通过的这一版本相当复杂,大陆需要时间细致作出评估,挑出内里的漏洞和陷阱。例如,过去蓝营的版本是不得就涉及变更现状的问题,例如“国号”、“国歌”等“公投”,但后来通过的版本,蓝营将此模糊化,再加上民进党的“防御性公投”条款也加了进去,大陆需要非常仔细推敲可引致的后果。所以,大陆目前难以更多表态。再次,大陆最近要和美国就双边贸易问题、台湾问题作一揽子磋商,过度表态即过早亮出底牌。所以,大陆目前也不好过多评论。
事实上,以目前的态势看,虽然明目张胆的“台独”“公投法”被否定,按照蓝营的版本进行变更现状的“公投”,门槛很高,程序复杂困难,要真正实行也非常困难。但是,台湾毕竟有了“公投法”,而且是对变更现状留有空间的“公投法”。因此,无论怎样评估,“台独”是又前进了一步。
美国的研究学者,将陈水扁的渐进式“台独”,比喻为“切香肠”,一片一片地切,每一片不是太厚,薄薄的,但是切下一片是—片,最终就切到头了。
美国从中导演
公投法通过,毋庸置疑,是又切了一片渐进“台独”的香肠。香肠切了,是可以肯定的,能够争论的只是这片香肠切得有多厚,对今后两岸局势发展影响又有多大。总之,台湾“公投”迈出的重要一步,就是获得了法源。
对通过“公投法”,另一个评估的争论点是,到底对蓝绿大选对决的影响有多大。从表面上看,蓝营是投票表决的胜方,但是没有人怀疑,绿营尤其是民进党是故意“放水”。因为民进党的蔡同荣版本,民进党在表决前就提出撤回,而撤不回后进行投票,结果是14票赞成,1票反对,175票弃权。为什么有这么多弃权票?蓝营弃权,是想使法案通过令陈水扁在美国人面前无法交代;绿营弃权,是千万不能让法案通过。
显然,投票的总导演还是美国人,是美国的压力在最后起到了作用。不过,蓝绿两大阵营,到底谁在这次表决中得到便宜,恐怕不能一概而论。香港的媒体,有人说民进党大败,有人说陈水扁是最大赢家,恐怕都失之偏颇。对于蓝绿来说,目前第一重要的是选战,因此重要的不在法本身,而在于事后对事件的炒作,如何作有利己方的解释。
大陆保持警惕
而大陆当前则要坚决打击“台”独势力。自从北京说出“强烈反应”四个字之后,外界一直在猜测内在的方式。不少人都说,大陆一定不会再单纯搞军事演习。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
1996年台海危机时福建东山岛的十万人登陆演习,曾被担心是夺取金门、澎湖及马祖海域外岛的前奏,导弹试射更被推测为对岛内“特定目标”的打击。当时,五角大楼就发现解放军的导弹试射,头两枚是交叉飞越台岛,分别落在北端及南端,这实质是测试射击诸元的测试弹。两枚试射后,大陆即可击中岛内任何目标。所以,大陆的任何动作,都可以使台岛社会和经济陷入恐慌。
其实,这次台海危机可能产生的更大影响,是导致大陆重新评估统一的方针。陈水扁切了“公投法”的“香肠”,使大陆很多人认识到,通过经济捆绑台海的战略可能敌不过“切香肠”,北京愈来愈多酌人认为,就算还打“和平统一”旗号,但实际基点应放在武力上。
责任编辑:
![]() |
|
共1页 |
![]() |
|
![]() |
![]() |
文章排行 |
![]() |
![]() |
最新专题 |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