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关注台湾“公投制宪”
避免台海战争的途径
华夏经纬网   2003-12-10 10:24:45   
字号:

  近一时期,台湾当局在“台独”的路上乎越走越急。陈水扁抛出“统独公投”之后“台独时间表”昭然天下。两岸紧张状态也为这张“时间表”开始升温,在“公投立法表决前达到高潮。11月18日,国务院台办主任王在希表示,如果台湾的当权者公开“台独”,那武力恐怕难以避免。美联社1119日的评论说,这是一番“比以往任何一都要强硬的警告”。11月26日,公投前一天国务院台办在回答有关“统独公投”的提时,再次引用温家宝的“不惜一切代价”作回应。

  11月25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也认为如果台领导人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则“台海五内必有一战”。李光耀此话恐非危言耸听。

  11月27日,台湾“立法院”通过“国版”公投法,这使得一度箭在弦上的台海势在最后时刻得以暂时缓和。然而,我们是真的就此远离战争了呢?

  危机远未消除

  自李登辉始,台独势力就一直在试探挑战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底线。在概念上,登辉尝试了几乎所有能用来划分大陆与台关系的表述,直至“两国论”的提出。而陈扁在以具体行动不断推进台独方面,显然有心得。如公然抛出“一边一国”论,修改史教科书,叫嚣要“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加强“过境外交”、“金钱外交”攻势等等,至达成今天的“公投制宪”,这距离大陆对政策的底线也仅剩一步之遥了。

  国亲版“公投法”虽然被认为是“最和”的,但它毕竟为台海危机留下伏笔。国外的研究人员分析认为,目前仅仅是解除两岸的紧张,但并未根本解除两岸的危机。为:第一,“公投法”并没有设计排除性条款所通过的“公投法”除了明确列为不可公的“预算、租税、薪俸及人事”事项之外,其所有领域的议题并未设限。


  第二,“防御性公投”的通过,为台独下很大的操作空间。吕秀莲称之为陈水扁到的“尚方宝剑”。全国台联前副会长苏民则将之比为“猪八戒倒打一耙”。可以说,要通过此条,陈水扁的目的就已基本达到。

  第三,“修宪”将如何进行仍未可知,可能具有的冲击力并不亚于公投法本身。

  如台湾问题专家朱显龙所说,尽管实台湾统独公投有一定难度,但那只是技术的方法问题。“就像一颗炸弹,引爆很困难但只要把引线安上去,通过一定的技巧就可以引爆”。从岛内台独势力推行渐进式台独的经验来看,他们显然并不欠缺这样的技巧。

  正因为如此,公投次日,陈水扁就迫不及待宣称要在明年大选当天搞“防御性公投”。所谓防御性公投是指“当台湾遭受外力威胁,致主权有改变之虞,台湾领导人可就攸关台湾安全事项交付公民投票”。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徐博东认为,实际上,“防御性公投”已经被陈水扁变成了“进攻性公投”,“只要大陆导弹对准台湾,或者言辞更加激烈都可以被他认为是遭受外力威胁。”

  可见,公投法的通过本身已经为两岸关系埋下了炸弹,而激活炸弹的钥匙则掌握在台湾当局手中。

  台独政治光谱

    根据台湾TVBS最新民调结果显示,有40%的民众赞成“修宪”,23%的民众赞成制定“新宪法”;赞成维持“中华民国”国号的民众高达66%,赞成更改“国号”的民众约占18%。“陆委会”的另一项调查显示,岛内民众中,广义上支持维持现状的约为80%,同过去调查结果相当;倾向独立的为23%,倾向统一的为11%。显然,即使倾向独立的人也并不都拥护台独。既然大多数台湾同胞都支持维持现状,为什么“公投法”还能得以通过?这个问题让许多大陆同胞感到难以理解。

  这种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支持“公投”并不能同支持“台独”划等号。但是,这种现象的基础却是岛内的政治生态折射出的台独政治光谱的差异。有学者分析,岛内反对统一的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大陆现行政治体制心存疑虑的人;第二类是认为大陆已经丧失“中国正统性”的人;第三类则是对中华文明都心存敌视的人。很显然,第一类人是台独的最大障碍,最后一类人才是最顽固的台独分子,而第二类人则游移于这两者之间。学者指出,反对统一与主张台独这两类人是有区别的。在执行“反台独”政策时需要将这几类人区分开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构筑反台独、进而推进和平统一事业的统一战线。同时要进一步调整政策和策略,以应对包括陈水扁“渐进台独”等在内的各种情势。

  在陈水扁上台之后,大陆大部分时间对台湾当局采取的是一种“听其言,观其行”的政策。对台湾发生的事情,一般不主动发表意见。而是将希望寄托在台湾人民的身上,期望台湾当局最终能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上来。

  战争的可能性

    从来没有人怀疑中国政府使用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的实力和决心。据专家分析,一旦开战,大陆除了军事实力明显占优外,还有诸多有利因素。

  首先是政府的决心。领土属于国家核心权益,中国政府绝不会动摇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和决心。邓小平曾经说过:“谁把台湾丢了,谁就要垮台!”

  陈水扁扬言大陆因办奥运和保持国内建设,将不敢对台动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献斌认为,“这是三岁小孩的逻辑”。奥运对中国来说是锦上添花,而台独则是釜底抽薪,实现统一是中国本世纪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奥运和分裂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其次为民意。大陆拥有最强大的民意基础,在民族主义的情感下绝大多数民众会举全力支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再次是周边环境。吴献斌认为,通过睦邻友好政策,周边国家与中国处于友好状态,中国政府在军事上大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台湾问题。

  最后是国际社会态度。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国际社会对大陆反台独的斗争寄予了越来越多的同情和支持。即使是出于维持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考虑,也不会对台独给予实质性支持。

  按照美国国防部一份报告的评估,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台湾单独与大陆作战,最多只能支撑半个月。

  不过,许多人依然对和平统一策略抱有信心。接受采访的许多学者也认可目前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还未到来的观点。

  吴献斌副研究员认为,台独势力在步步紧逼,但目前尚未踩到底线。所谓底线,是指中国政府于2000年2月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中的“三个如果”:一、如果台湾以任何名义分裂出去;二、如果外国势力侵占台湾;三、如果台湾无限期地拒绝统一谈判。此外,还包括对这三个“如果”原则的条文化说明,即台湾以政府文告、就职演说、政策声明形式宣布“台湾独立”;进行“统独公投”;“两国论”入宪、入法;改变现有“国号”、“国旗”等政治符号。一旦冲撞这些“线”,战争将不可避免。

  全国台胞联合会前副会长、老台胞郭平坦说,“绝大多数理性的台湾人应该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台独给不了饭吃,关键还是生活要紧。台湾民意主流仍然是和平、稳定和繁荣。大陆也应该相信台湾民众的判断力。”台联前副会长苏民生也持大体相同的观点。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是一个不容忽略的干扰因素。社科院吴献斌副研究员认为,从中国的诉求来看,中国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与美国发展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中国的这种态度和努力,以及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无论对台湾分离主义势力,还是对美国国内的反华势力借台湾问题兴风作浪都会起到抑制作用。

  徐博东认为,美国目前内外尚自顾不暇,肯定不希望台海再给它找麻烦。“我们不妨利用美国和台独之间的矛盾继续静观时局变化。”但是,利用台美的矛盾并不是指依靠美国。邓小平曾经讲过一句话,他说如果我们因为要解决台湾问题,使中美关系倒退的话,我们也只好接受这样的现实。这在今天,对于我们在台湾问题上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遏制台独是避免战争的惟一途径

    “公投法”获得通过后,国台办的态度是:我们严重关切……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如果激进式台独进一步发展,大陆方面将以怎样的策略应对?这是大陆民众最关心的问题。

  坚持和平统一,仍然应是我们坚持的原则和策略。台湾问题是中国内乱造成的,是内政问题。我们当然希望通过和平解决。这也是中国官方的一贯立场。因为这样的策略对双方都有利。对大陆来说,不仅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又可保证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对台湾而言,“台湾由此避免了伤亡、避免了破坏,避免了毁灭”。同时要运用政治、外交等多种途径,遏制台独,要向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同胞、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国际社会传达一个清晰的信息:台独即战争,避免战争的惟一途径就是遏制台独。

  不过,面对台湾从渐进式台独走向更加大胆的激进式台独,大陆无论是政府人士还是普通百姓都认为,陈水扁当局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没有诚意的政权。未来陈水扁还可以挑起更多新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必须做好另一手准备即军事斗争,以便随时应付台海局势的不测”。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台湾人民身上。在政治僵局难以打破的状态下,大陆的主要策略还是要放在历来所主张的上面,寄希望于两岸民间经贸、文化、社会层面的交融往来,由此逐渐消除双方的成见和差距,建立信任感和认同感。如台联的前副会长郭平坦所说,加强交流,保护好在大陆台胞的利益是我们能做到的、争取台湾民意的一种方式。

  就目前局势而言,大陆正高度密切关注着台湾问题的走向,一旦台湾在分裂的道路上触及红线,“我们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位台湾问题专家坚决地说。(赵凌)

  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

共1页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 密码:   
 
 
 
  已有( ) 条评论 剩余 字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专题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第八届云台会
-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
- 2018全国两会
- 2018平昌冬季奥运会
- 文脉传承——江西古代书院文化行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采访活动
- 第三届两岸大学生新媒体研习营
- 2019“贵州的台湾故事”主题采风活动
- 台湾记者三晋行--两岸媒体看山西
- 2019两岸媒体多彩贵州行
-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阅兵
- 庆祝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