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的“统独”地位,有过数不胜数的分析讨论。从历史上两岸的联系,到历代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从荷兰入侵、日本“割让”,到郑成功收复、康熙帝降服、国民党光复台湾,从《开罗宣言》、《菠茨坦公告》的明确宣示,到《旧金山和约》的合法性以及联合国的决议和国际社会的立场等等。从很多方面来看,台湾“独立”的主张,在法理上都是很难说通的,都缺乏充分的法源依据。
对于这些,我们似乎没有必要再去作细致的考证。仅仅从一些简单的分析,就可以看到“台独”思维在法理上的缺失。
原则上说,一大群人所共同拥有的东西,即使要分拆,也必须由全部的人来决定,而不能由其中的一小部分人来表决。这一小部分人不管是通过公投,还是通过其他形式 ,不管是简单多数,还是绝对多数,原则上都不能决定分割全部的人共有的东西。否则,其他人的权利就受到了侵犯。
这个道理用在领土和主权上,就更是如此。领土是国民生活的基本空间,主权更是一个国家之所以成为国家的根本所在。如果只要一部分人愿意,就可以把他们所在的地区分割独立出来,那么很多国家都“国将不国”。如果台湾在“主权”上与大陆没有什么关系,那么根本就没有“统独”的议题,也就没有这些争论。“独派”势力之所以需要挑起“统独”议题,之所以需要“公投”,是因为台湾与大陆在主权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地位的决定权,就属于包括台湾民众在内的全体中国人,而不是“台独”势力所宣称的那样,属于台湾的2300万人。这与“公投”不“公投”、民主不民主没有关系。
台湾领导人常常把“主权在民”的口号挂在嘴边。这个口号的本意是“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的国民”,但这不能被曲解为“台湾的主权属于台湾人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台湾自然地成为当今在台湾的民众的生活空间,这一点没有人有异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拥有了台湾,更谈不上“台湾的主权”。
换一个更简单的说法,这就像云林县居民不能通过“公投”成立一个“云林共和国”,金门岛的“主权”不能仅由金门人拥有和处置。如果泛蓝党派在台北市积极运作,号召台北市民通过“公投”成立“台北共和国”,并把民进党作为“外来政权”驱逐出去,台湾其他的民众会尊重这种“民主选择”吗?是不是民进党就应该搬到台北县,或者干脆迁到高雄?
当然,国家的主权在理论上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主权也可能分拆(或者融合)。例如,殖民地从宗主国独立出来,或者原来独立的国家,被强行合并到其他国家后寻求独立,例如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等等。但是,台湾不属于这些情况。
台湾人民当然有很多权利,例如,民主选举领导人,决定台湾要不要再建一座核电厂,等等。这些权利都是应该尊重的。他们也有权与大陆人民一起分享整个国家的主权、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但是,他们没有权利分裂国家!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公投”背后的醉翁之意
最近的这一波危机,是由于陈水扁的“公投”、“制宪”等言论挑动起来的。“公投”问题现在成了各方角力的焦点。
原则上说,“公投”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作为“诉诸选民”的一种基本方式,“公投”是民主政治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分权体制下,“公投”可以对各个权力机关之间无法解决的矛盾作出最后裁决。即使在地方层次上,对地方事务关系重大的公共政策问题,如果有必要,也可以由“公投”来决定。
但是,现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公投”的形式,而在于“公投”背后与“台独”的密烈联系。
对“独派”势力来说,“公投”本身将创造一个操作平台。如果“公投”的议题真的只是核四这样的“民生问题”,大陆本来不会有什么意见。但是,民进党推动“公投”从来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最终要在这个平台上操作的,就是“统独”问题。这是各方对“公投”一直很敏感的原因所在。
陈水扁一提到“公投”,就说这是台湾人民的“基本人权”。这是一个偷换概念的混淆之说。台湾人民当然可以“公投”,但要看什么议题。他们可以“公投”核四,可以“公投”罢免陈水扁,但是不能“公投”“独立”,不能“公投”将台湾规定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宪法”。
与台湾有关的许多争议,最后都归结到“统独”问题这个症结上。“公投”、民主、人权这些借口,都不能掩盖台湾的一部分人(哪怕是多数)不能决定将台湾分割“独立”出去这一法理原则。
泛绿阵营的如意算盘
由于大陆的强烈反对和美国的严重警告,陈水扁已经不再强调“制宪”的问题了,但是,他仍然坚持要“公投”。对于他来说,只要明年3月能进行“公投”,就是一个胜利 。哪怕“公投”的题目是“拆除导弹”或者“加入世卫”这样几乎没有意义的话题,只要能以此为借口实施“公投”,这个操作平台就算建立起来了。至于什么时候把“台独”问题拿到这个平台上去操作,看来就是他所说的“下一步”了。
在“公投”问题上的这点如意算盘,陈水扁并不刻意去掩盖,或者说已经掩盖不住了。与李登辉步步为营推动“台独”的做法相比,陈水扁在“台独”问题上似乎急躁了一些。如果这一次他只是继续故意炒作核四这样无关紧要的问题,而不去提“修宪”、“制宪”这种敏感话题,并执意把核四的话题拿来“公投”,还真可能就瞒天过海了。现在,经他这一番“修宪”、“制宪”的渲染,不管是泛蓝还是泛绿,不管是大陆还是美国,都十分清楚他这“公投”背后的醉翁之意。他真要过这个海,也就不那么容易了。
然而,从选举的角度来说,陈水扁这样做却是很聪明的。“总统”宝座对他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与赢得大选相比,“台独”理念也只能位居其次了。光靠炒作核四这样的小议题不足以吸引选民,不提“一边一国”、“修宪”“制宪”这样的口号不足以哗众取宠。在选情告急的时候,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只要对大选有利,什么话题刺激就拿什么话题来炒作。
至于“公投”能不能最终实现,对陈水扁其实也不十分重要。他要的是选票,是明年大选的胜利。因此,他要高调炒作,以便吸引人们的注意。“公投”实现了,是他的功劳,“公投”实现不了,他会大声指责这是“中共的打压”,同样可以获取同情,争得选票。只要大选能赢,他也许更愿意把“公投”和“台独”留做以后继续炒作的话题。(唐逸鸿)
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
![]() |
|
共1页 |
![]() |
|
![]() |
![]() |
文章排行 |
![]() |
![]() |
最新专题 |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