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局想要赶在一月下旬前将“公投”的议题文字草拟完成,送交美方过目,寻求支持与认可。其实这种想法,并无助于解决目前扁当局所面临的困境,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他们关切的重点并不只是在三二O“公投”,而是后续加速“台独”的倾向,换言之是整个“公投制宪”的“脉络”,因此如果不能将这整个过程交代清楚,是过不了美国人这一关的。再说美国已经表达很清楚,他不会对三二O的“公投”议题文字背书,因此如果认为问题只出在议题文字上,那是把问题太过简化,并未认清问题的本质,也绝对无法对症下药。
从台湾内部来看,提出三二O“防卫公投”以应付“公投法”通过对选情造成的冲击,绝对是个错误的决策。拋出具有高度争议性的议题只能争取相对少数选票,并无法凝聚多数选票。“防卫公投”要办下去,中间“浅绿”选民将避之唯恐不及,如果不办“公投”,“深绿”选民也不答应,阿扁真是将自己推入进退失据的泥沼。再加上当初决策过程并未经过党内机制,这等于是要全党为阿扁一人背书,当“公投”宣达团无法成行时,李文忠、段宜康等少壮派“立法委员”已要求阿扁要负起全部责任。
阿扁怎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这与他过去长年在“立法院”的经历有关,阿扁和他手下的童子军幕僚,擅长处理突发状况,应变能力很强,很会化危机为转机,但是这种“立法委员”、“立委”助理思考模式的最大缺点是缺乏宏观的格局,他们提出的规划是危机处理而非治台蓝图,这使得他们所提出的方案常是短线性、局部性的思考,这种缺点在“防卫性公投”这件事上表露无遗。
台湾有些政治评论家呼吁阿扁善设停损,停止推动“防卫公投”,我们认为很难,理由在于扁当局仍然相信只要修正议题文字,美国人就不会反对。只要阿扁仍然存在此种误解,“公投”行动就不可能主动煞车。等到绿营发现即使大幅修正议题文字为“良性文字”,仍然行不通时,所留下的转圜空间已不大。为了选举的考量,绿营不会主动从“公投”立场上撤退。
这几天美国之音节目以及知名美国学者何汉理的访问稿中,相继都提到台海之间爆发惩罚性冲突与“十一点钟计划”等的可能性,事实上情势的发展应该不会演变到如此悲观的地步。
观察家认为,最近美国国务院官员严肃指出,“美国不能容许台湾诱使美国和中共发生代价高昂的冲突”。前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容安澜也撰文表示:“美国人不会让自己的家人替一些错误的政治判断白白送命”。陈水扁如果无法消除美国担心他要改变台湾现状的疑虑,在三月二十日之前,美国肯定要升高对台的压力,或者大到陈水扁必须退让,或者让陈无法连任,以避免美中之间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唐荒,台湾资深政论家)
华夏经纬网专稿 2004-1-14
责任编辑:
![]() |
|
共1页 |
![]() |
|
![]() |
![]() |
文章排行 |
![]() |
![]() |
最新专题 |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