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晚,陈水扁以电视录像的方式,向台湾民众公布了所谓“320和平公投”的两个题目,内容包括“如果中共不撤除瞄准台湾的飞弹,不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你是否赞成‘政府’增加购置反飞弹装备,以强化台湾自我防卫能力?”及“你是否同意‘政府’与中共展开协商,推动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以谋求两岸的共识与人民的福祉?”
解读陈水扁的这两个“公投”题目,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在三个方面的用心——
1、向美国示好,同时达到钳制美国的目的
细究“公投”内容,陈水扁讨好美国的意图非常明显。首先,陈水扁希望得到美国方面的谅解,修补先前因“公投”而造成的台美关系的僵持,告诉美国“台湾并无改变现状”的企图,台湾“仍愿对美国俯首妥协”。此外,“公投”题目的第一项已明确表示,如果美国对这次“公投”不加干涉,台湾仍将继续向美国购买防卫性武器,等于向美国明示,如果不站在陈水扁这边,台当局也可能透过“公投”,放弃照顾美国军火商的利益。这不仅在表面上向美国示好,同时在利益方面钳制了美国对此次“公投”的干涉。
而美国对“公投”题目所做出的反应也的确没有让阿扁失望。相较于先前对台湾“公投”不断做出的强硬表态,这次美国的态度明显软化,甚至对陈水扁在公布“公投”题目时重申不会改变现状和追求两岸对话表示了“欢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包润石说,美国反对的是两岸试图片面改变现状,无论方式是发表声明、使用武力或举行“公投”,布什政府将以这种角度衡量台湾公布的“公投内容”,具体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言下之意,美方不认为这次“公投”会改变两岸现状,而“进一步研究”则暗示美方很可能将对这次“公投”表示默许。
2、既保自己颜面,又要为“台独”留下“公投”的壳
对于“公投”的两项内容,大部分民众认为“没必要”。连宋竞选总部发言人蔡正元表示认为“陈水扁所提的这两个题目都是台湾民众不分男女老幼的共识”。之所以陈水扁要办理这两项没必要且花费巨资的“公投”,原因有二:
一是保住面子,为自己找台阶下。长时间以来,“公投”议题受到了岛内乃至国际社会的质疑,从美国明确表示反对到“公投”宣达团的失利,再加上泛蓝军与民进党内部的压力,陈水扁可以说是“腹背受敌”。很多人现在都只记得陈水扁信誓旦旦说一定要推动“公投”,他说过“宁选公投,可以不要连任”,也说过“没问题,已经和美国‘搓好了’”,都显示办理“公投”势在必行的决心。如果不办,陈水扁将颜面扫地。于是,在多重压力下,陈水扁“公投”题目的文字内容,已经和最早泛绿阵营信誓旦旦的方向,有了不小的差距,“下台阶”、保面子的意味明显。
二是陈水扁如果这次办“公投”成功,就为下一次“公投”开了大门。只要美国不反对这两个题目,“三二0”就能写下历史新一章,“新宪”、“防卫”将是陈水扁考虑的下一个题目。
3、增加“公投”议题的炒作热度,重新夺回选战的主动权
自从提出“公投”议题,陈水扁的支持度一路下滑。为了重新掌握选战的主动权,陈水扁需要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转移到他的身上来。曾有学者撰文指出,“公投”是陈水扁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陈水扁这次牢牢地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将美国、大陆及岛内民众的目光全部吸引到自己身上。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中,还会有谁会去关注岛内的民生问题?连战费尽心机抛出的“两岸和平线路图”也就这样很轻易的被阿扁深埋在了“公投”议题的争斗之中。
表面看来,陈水扁已经成了众矢之的,但凭着阿扁在“危机攻关”方面的独门功夫,完全有能力将这种混乱的局面中辗转腾挪,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陈水扁急于在春节前抛出“公投”题目,目的就是清扫战场,好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扭转被动的局面。从目前的情势看,陈水扁已经通过这一招取得了“部分战果”。
再者,对于陈水扁要推动的的第二个“公投”题目,即是是否同意要推动两岸互动的架构,大部分的台湾老百姓都会支持这一点。但是这第二个题目回避了“一个中国”的问题,大陆方面肯定会有强烈的反应。利用这点,陈水扁再次狡猾地把责任推给了大陆,挑起民众对大陆的不满,同时也赢得台湾民众对他的同情。(文学)
华夏经纬网专稿 20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