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议题、主导舆论,是民进党最擅长的本领。相形之下,国亲两党在这方面就很被动,甚至显得有些笨拙。
有人认为,民进党在选举中的罩门和致命伤是台湾的经济问题,泛蓝军的选举罩门则是他们老是不由自主地跟着民进党提出的议题起舞。
就拿“一边一国”这个议题来说,最初提出来的时候,中外震惊,一致认为这无异等于是宣布台湾“独立”。扁当局也紧张万分,急忙派遣娴熟英语的蔡英文,专程去美国华盛顿拜见布什总统的亲信,国家安全顾问康朵莉莎·莱斯女士。会中二人谈了什么局外人不得而知,料想无非是重申“四不一没有”,保证不搞“独立”之类的话吧!暂时平息了这一波纷扰。
此后美国政府大约把扁当局挑起的各式议题,如“公投”、“新宪法”等都视做选举语言和花招,只要不付诸实际行动,就一贯地提醒一遍“四不一没有”,然后听而不闻,静待明年三月选举结果。美国政府做到了不跟随民进党的议题起舞。
国亲阵营似乎没有这个能耐。“一边一国”拋出之后,良久不见泛蓝有上下口径一致的响应。后来有人谈到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约略提出应该在一个中国的大架构之下,求同存异…。话还没说清楚,就受到泛绿人士的猛烈攻击,议题转变成绿色阵营主张“一边一国”,是为了要维持台湾民众的尊严和自主而奋斗。国亲联盟主张一个中国,认同对岸,不认同台湾,则是纯粹的投降主义者。弄得泛蓝军百口莫辩,想深入解释所谓“一个中国的大架构”,并不表示要和对岸的政治经济制度立刻合并。两岸长久分离,差异很大,要细致地去工作,增加了解…,结果话还没说完,就被对方咄咄逼人,以简单的二分逻辑斥之为,如果不同意“一边一国”就是投降对方的卖台份子。
大帽子的份量实在太重,扣上去再想摘掉就要煞费工夫,又不让人有机会说清楚,选举迫在眉睫,实在没功夫打这种混仗。结果久而久之,国亲联盟均有意无意逃避这个议题。这样做固然可以闪避对方许多无理的指责,但是也造成一种印象:似乎绿营所提的“一边一国”成了正道,站在理上!连泛蓝人士都已默认,还说什么呢?
按照选战的规律而论,“一边一国”这个议题,算是泛绿阵营拔得头筹。可惜好景不常,绿营中有位老番癫,精力旺盛,吼叫不休。李登辉由斜刺理杀出一道新议题:“中华民国”已经不存在了,要建立新的台湾“独立国”!于是整个泛绿派煞不住车,一同跟进,鼓噪造势。“一边一国”已经发展成“独立建国”,明显与阿扁就任之初的“四不一没有”承诺完全相反。泛蓝军终于找到施力点:你说“一边一国”,其实是在搞台湾“独立建国”,我们的宗旨则是要保卫“中华民国”。
自从“一边一国”的议题浮出台面之后,台湾的舆论的确被它牵着鼻子走。所谓一个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会逐渐成为真理了。因为“一边一国”的论点在坊间媒体上出现特别频繁,大家已司空见惯不再质疑。这种现象产生的副作用是,任何与“一边一国”论调相反的说法反而会引起大众的侧目,认为它很不寻常,或者是视之为不正确、落伍。
譬如说,和“一边一国”对立的议题应该算是“一国两制”。这个名词台湾的政治人物大多数不敢碰,好像只要主张“一国两制”,他的政治认识就不正确了,政治前途也黯淡了!
这情况和当年台湾戒严时期不可以谈“台独”一样!是犯忌讳的事。其实“一国两制”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只是目前台湾舆论受到泛绿路线的牵引,价值观与公正性都有所偏悖,致使“一国两制”的观点遭到妖魔化的对待。
老实说“一国两制”究竟是什么意思?具体内容为何?是不是解决两岸问题的一种可行方式?目前谁也说不清楚,因为台湾还没有人对此深入地、客观地、理性地探讨过。
还没弄清楚的事就受到强烈反对?避之唯恐不及,甚至于大力将之妖魔化、丑化,请问这和早年台湾的白色恐怖、迫害人权有什么差别?民主政治的首要条件是要在一个社会中容纳不同的声音。台湾真的有在实行民主政治吗?(作者唐荒,台湾资深政论家)
华夏经纬网专稿 20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