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专题 > 台海评论 > “一国两制”全解读
回归五年间:基本法保障香港教育制度高度自治
2002-06-25 16:39:30
华夏经纬网
“基本法对香港教育的保障十分清楚。基本法明确规定,香港特区政府可自行制定有关教育的发展和改进的政策,包括教育体制和管理、教学语言、考试制度等。我们的教育制度是高度自治的。”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会长杨耀忠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回归后香港的教育体制。杨耀忠同时兼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香港特区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主席。他说,回归5年来,香港特区政府自行制定教育政策,进行教育改革。各类院校均可保留其自主性并享有学术自由。无论是天主教、基督教或佛教学校,都得以继续存在。这些宗教组织所办的学校可以继续提供宗教教育,开设宗教课程。回顾香港教育在回归前后的变化,杨耀忠认为,回归前的香港教育属于殖民教育,而回归后则是国民教育,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教科书里很多名词和定位已经作了修改。回归后,学生要唱国歌,升国旗;但在殖民统治时期,绝大多数学校是不挂国旗的。这是很大的一个转变,这种国民身份认同的教育和殖民教育有很大的区别。香港回归祖国后,实行“港人治港”,教育目的是培养未来人才,提升香港的竞争力,所以特区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很大。虽然这几年香港经济并不理想,但政府投资教育的力度不减,教育经费比以前增加很多。年过5旬的杨耀忠从事教育工作已20多年。1975年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他一直致力于教育工作,并于1986年起担任香岛中学校长至今,为香港的教育改革作出了贡献。“香港的教育制度长期强调读书、考试,这对于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培养是不够的,要适应知识经济,我们一定要进行教育改革,”他说。目前香港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50岁以上的人口中有一半只有中三的教育程度,这对于香港的经济转型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特区政府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杨耀忠说,特区政府已采取了许多措施,如给予免税优惠,来推动社会各界人士“终身学习”。他介绍说,香港有9年的义务教育制度,15岁以下的青少年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香港的学生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业,特区政府提供的低息贷款和无审查贷款,会及时给予有需要的学生以支持。回归后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香港与内地及海外的学术交流日益加强。杨耀忠说,这种交流非常活跃,可以说已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内地有大学生来港进修,有利于香港吸收人才;许多香港中小学同内地中小学结成姊妹学校,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如学术研讨和夏令营等。与此同时,香港依然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学术往来。特区政府还设立了优质教育基金,所有学校可以通过申请这个基金到海外交流。“现在,香港的学习气氛不错,很多人利用晚上或周末进修。这对于香港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杨耀忠高兴地说。(新华社 李知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