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央日报》:烫手的筹码 危险的引信
华夏经纬网
  <%beginrecord%> <%endrecord%> 两岸关系的发展,从1998年至今,“国统纲领”与“九二共识”可以说是协商交流的平台,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则是一个火药库,“台湾前途决议文”可以算是一个保险,而昨日的发言,虽然没有将保险拿掉,可是却在火药库上插上了一条引信——“公投法”。
   
    我们认为陈水扁在“世台会”上的讲话基本上是受到两个因素所左右。第一个因素是国亲合作,第二个因素是李登辉与台联党的挟持。
   
    国亲两党在2004年大选携手合作,几已成“泛蓝”军上上下下绝大多数人的共识。面对此一局势,陈水扁为了连任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改善两岸关系,开放“三通”,而陈水扁在李登辉与台联党的挟持下,不可能接受真正走这条道路;陈水扁的第二个选择,也是风险比较高的选择,就是利用两岸关系来挑动民粹的情绪,争取民众的支持。
   
    陈水扁选择第二条路,就必须要增加自己手中的筹码,而“公投法”的必要性与急迫性就在此显现出来。就“公投法”而言,我们必须先警告陈水扁,错将引信当筹码,将铸成无可弥补的大错。诚如国民党主席连战所言,陈水扁将民众的安危与“台独”的火药库绑在一起,而现在又想加上一条“公投法”的引信,如此一味以个人权位为考虑而置万民生死于不顾,又岂有资格担任台湾的领导人。
   
    “公投法”原是一项中性的民主程序,并非不可计划、不可立法。公民投票制度的设计,基本上是一-种对事不对人的直接民主,由人民直接以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公共政策。支持公民投票者认为,间接式的代议民主,有时不能正确地反映民意,因此公民投票的设计恰可以弥补其不足。换言之,公民投票并不是用来取代代议民主,如果事事透过公民投票,那又何须选举议员与行政首长!
   
    虽然公民投票制度在西方民主国家已行之有年,但百年中举行超过20次以上全民公投的国家,也不过4个,而且到现在为止仍有不少争议存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陈水扁要思考制定“公投法”之前,应该深入探讨其复杂性以及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我们认为,公民投票并不必然是解决争议最好的方法。公民投票是一种零和的游戏,总有一方输,一方赢。对于尖锐对立的议题,公民投票的结果,可能反而制造紧张,产生更严重的问题。相反的,代议民主可以容纳更多的讨论、沟通与妥协的空间,也许结果彼此并不满意,但可以接受。
   
    以“统独公投”为例,在尚未投票之前,恐怕社会早.就被政客挑动得情绪紧绷,甚至于失控而酿成暴动。即使完全投票,恐怕也没有人天真的相信就此天下太平。换句话说,“公投”是社会内部不稳定的一条引信。
   
    “公投”也是引爆两岸战争的另一条引信。我们可以预先模拟,在实施“统独公投”之前,各种文攻武吓恐怕早就风雨满楼,在那样的情况下进行“统独公投”,请问能够真正地表达民意吗?民众能够理性地作判断吗?
   
    更重要的是,主政者比民众拥有更多的资讯,理应负更多的责任,可是现在却要将责任推给资讯并不十分充分的民众,又哪是负责任的政治人物所府为!我们也要请陈水扁想清楚,“公投”的结果是我们可以承受的吗?对于“公投”的各种可能结果,陈水扁又有何因应方案?如此大事,却形同儿戏,如何令人不忧、令人不叹!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